1、目瞪口僵

[mù dèng kǒu jiāng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出处】郁达夫《迟桂花》:“我那忠厚老实的娘……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,目瞪口僵,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。”

2、

目眩神迷

[mù xuàn shén mí]

【解释】眼花缭乱,心神摇荡。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。

【出处】明·徐渭《英烈传》第四十回:“今来宝刹,得睹人间未见之珍,令人目眩神摇,不知身在何世。”

【示例】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,我金银的,五光十色,目眩神迷,顿时吓得出神。 ——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回

3、

目眩魂摇

[mù xuàn hún yáo]

【解释】眩:眼花;摇:摆动。眼花缭乱,心神不定。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郊游访兴》:“顾盼之间,目眩魂摇。”

4、

目所未睹

[mù suǒ wèi dǔ]

【解释】睹:看。从来没有看见过。

【出处】唐·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与之拜毕,叙寒燠,触类妍媚,目所未睹。”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杨戬二怪》:“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,妻遽出视之,韶颜丽态,目所未睹。”

【示例】幽王抬头观看,姿容态度,目所未睹,流盼之际,光艳照人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回

5、

目成心授

[mù chéng xīn shòu]

【解释】目成:用眼光传情达意。指男女相爱,目光传情,两心相许。

【出处】宋·王之道《点绛唇·和张文伯》:“有个人人,袅娜灵和柳。君知否,目成心授,何日同携手。”

6、

目大不睹

[mù dà bù dǔ]

【解释】眼睛虽大,但看不见东西。比喻徒具形式而没有作用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此何鸟哉?翼殷不逝,目大不睹,蹇裳躩步,执弹而留之。”

7、

目不识字

[mù bù shí zì]

【解释】指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
【出处】清·顾炎武《与友人论门人书》:“矧纳赀之例行,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。”

8、

目睫之论

[mù jié zhī lùn]

【解释】比喻肤浅的见解。

【出处】汉·扬雄《法言·太玄经》:“雄作《太玄》以拟《周易》,或者比之吴楚僭王,顾非伪乎,此目睫之论也。”

【示例】学者于涑水、新安奉为丹书,独反唇于于河汾之元经,则目睫之论也。 ——清·钱谦益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》

9、

目治手营

[mù zhì shǒu yíng]

【解释】亲眼观察,亲手试验。

【出处】严复《天演论·导言》:“先后间出,目治手营,穷探审论,知有生之物,始于同,终于异。”

10、

目不给视

[mù bù jǐ shì]

【解释】给:供给。眼睛来不及观赏。形容景物又美又多。

【出处】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沉沙栖陆,异域所至,殊形妙状,目不给视,无所不有。”

11、

目怔口呆

[mù zhēng kǒu dāi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【出处】茅盾《惊蛰》:“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,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。”

12、

目不见睫

[mù bù jiàn jié]

【解释】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。比喻没有自知之明。也比喻只见远处,不见近处。

【出处】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智如目也,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。”

【示例】远求而近遗,如目不见睫。 ——宋·王安石《再寄蔡天启》诗

13、

目断鳞鸿

[mù duàn lín hóng]

【解释】鳞鸿:鱼和雁,比喻书信。形容望眼欲穿,盼望书信到来。

【出处】元·无名氏《南吕·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》:“妆台目断鳞鸿信,山隐隐水粼粼,方知人远天涯近。”

【示例】小姐,看你背里沉吟,想是心中明白,何不口传信息,免他目目断鳞鸿。 ——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誓盟牛女》

14、

目不忍睹

[mù bù rěn dǔ]

【解释】眼睛不忍看,形容景象很凄惨。

【出处】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而军士之折臂断足,血流殷地,偃仰僵仆者,令人目不忍睹。”

【示例】尸横遍野、白骨累累,令人目不忍睹。

15、

目击道存

[mù jī dào cún]

【解释】眼睛一看便知道“道”存在着。后指声气相求,志同道合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仲尼曰:‘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’”

【示例】与天下公共,必有目击道存者矣。 ——元·一虚叟《题四子赞》

16、

目指气使

[mù zhǐ qì shǐ]

【解释】目指:动一下眼睛来指物;气使:用嘘气声支使人。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。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,则厮役之材至矣;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,则人臣之材至矣。”

【示例】行虽犬彘,家富势足,目指气使,是为贤耳。 ——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贡禹传》

17、

目空四海

[mù kōng sì hǎi]

【解释】四海:指全国各地。眼看四海之内皆空。比喻目中无人、狂妄或自负之甚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题喻季直文编》:“何茂恭目空四海,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。”

【示例】你不要目空四海,比你能干的人有的是。

18、

目濡耳染

[mù rǔ ěr rǎn]

【解释】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
19、

目不窥园

[mù bù kuī yuán]

【解释】形容专心致志,埋头苦读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董仲书传》:“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帏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

【示例】董江都目不窥园,隐居求志,天人三策,伟大光明。 ——清·陶曾佑《中国文学之概况》

20、

目语额瞬

[mù yǔ é shùn]

【解释】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。形容处事精明狡猾。

【出处】晋·成粲《平乐市赋》:“目语额瞬,动頞塞鼻,谈智于尺寸之间,窥窬于分毫之际。”

【示例】目语额瞬,言市人黠也。 ——明·王志坚《表异录·邑里》

21、

目盼心思

[mù pàn xīn sī]

【解释】双眼盼望,内心思念。形容企盼想念之切。

【出处】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余庆记·深闺幽思》:“你那时好风光,目盼心思,时刻何曾放。”

22、

目不忍视

[mù bù rěn shì]

【解释】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。

【出处】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!”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七:“钦宗听罢,不好回言,只是暗暗泪落,目不忍视,好好打发了他出去。”

【示例】惨象,已使我目不忍视了;流言,尤使我耳不忍闻。 ——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记念刘和珍君》

23、

目不知书

[mù bù zhī shū]

【解释】指不会读书写文章。

【出处】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“楷目不知书,手仅能执笔,其文罗衮作也。”

【示例】禄山目不知书,虽有军功,岂即可升为宰相?此制若下,臣恐四夷将轻视朝廷呢。 ——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四十九回

24、

目眦尽裂

[mù zì jìn liè]

【解释】目眦:眼眶。眼眶都瞪裂了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
【示例】老张怒气填胸,把胃的容量扩大,越吃越勇,直到“目眦尽裂”,“怒发冲冠”! ——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十六

25、

目空天下

[mù kōng tiān xià]

【解释】比喻目中无人、狂妄或自负之甚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题俞季直文编》:“何茂恭目空四海,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,而士亦乐亲之。”

【示例】则亿而中,为而成,心无顾恤而目空天下。 ——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炀帝》

26、

目不忍见,耳不堪闻

[mù bù rěn jiàn,ěr bù kān wén]

【解释】堪:可。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。

【出处】清·叶燮《原诗·内篇》:“想其时,陈言为之祸,必有出于目不忍见,耳不堪闻者。”

27、

目使颐令

[mù shǐ yí lìng]

【解释】用眼睛、用下巴指使人。形容自命尊贵,摆大架子。

【出处】《新唐书·王翰传》:“家畜声伎,目使颐令,自视王侯,人莫不恶之。”

【示例】你不能目使颐令命令别人。

28、

目断飞鸿

[mù duàn fēi hóng]

【解释】断:断绝;鸿:鸿雁。目送大雁飞去,直到看不见。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。

【出处】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慰夏孤》:“此情未语泪先溶,自今别去,目断飞鸿。”

【示例】他目断飞鸿,不忍离开码头。

29、

目牛游刃

[mù niú yóu rèn]

【解释】游刃:游刃有余。指技艺精熟,行事胜任轻松。

【出处】唐·王洙《东阳夜怪录》:“诸公清才绮靡,皆是目牛游刃。”

30、

目瞪口结

[mù dèng kǒu jié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【出处】王以仁《流浪》:“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,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。”

31、

目无余子

[mù wú yú zǐ]

【解释】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没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。常称曰:‘大儿孔文举,小儿杨德祖。余子碌碌,莫足数也。’”

【示例】听他口气,已是目无余子。 ——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八回

32、

目光如炬

[mù guāng rú jù]

【解释】目光发亮象火炬。形容愤怒地注视着。也形容见识远大。

【出处】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。”

【示例】中间坐着一位神道,面阔尺余,须髯满颊,目光如炬,肩臂启动,象个活的一般。 ——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五

33、

目呆口咂

[mù dāi kǒu zā]

【解释】咂:用舌抵齿发声。目光发呆,口中发出啧啧之声。形容惊呆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十二回:“寨中这些兵卒,多是强盗出身,何曾看见如此礼物,见了个个目呆口咂。”

34、

目瞪口张

[mù dèng kǒu zhāng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【出处】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江泰登时甩开手,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。”

35、

目别汇分

[mù bié huì fēn]

【解释】指分门别类。

【出处】明·宋濂《丽水黄府君墓铭》:“习五经约知其说,尤深于《易》,旁通诸家言,目别汇分,咸得其统绪。”

36、

目下十行

[mù xià shí háng]

【解释】形容看书速度极快。

【出处】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,临川人也。此人目下十行,书穷万卷。”

【示例】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此人目下十行,书穷万卷。”

37、

目瞪口噤

[mù dèng kǒu jìn]

【解释】目瞪:睁大眼睛直视;口噤:嘴里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唐·皇甫枚《三水小牍·夏侯桢》:“其夕,夏侯生惝恍不寐,若为阴物所中。其仆来告,枚走视之,则目瞪口噤,不能言矣。”

38、

目空一切

[mù kōng yī qiè]

【解释】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极端骄傲自大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题俞季直文编》:“何茂恭目空一切,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,而士亦乐亲之。”

【示例】但他恃著自己学问,目空一切,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。 ——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二回

39、

目不转睛

[mù bù zhuǎn jīng]

【解释】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集中。

【出处】晋·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

【示例】老婆婆看着小官人,目不转睛,不觉两泪交流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一

40、

目光如豆

[mù guāng rú dòu]

【解释】目光:眼光。眼光象豆子那样小。形容目光短浅,缺乏远见。

【出处】清·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·丁集下·茅待诏元仪》:“世所推名流正人,深衷厚貌,修饰边幅,眼光如豆,宁足与论天下士哉。”

【示例】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,深忌中国之强,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。 ——孙中山《行易知难》

41、

目迷五色

[mù mí wǔ sè]

【解释】五色:各种颜色。形容颜色既多又杂,因而看不清。比喻事物措综复杂,不易分辨清楚。

【出处】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人目盲。”

【示例】慎卿先生此一番评骘,可云至公至明;只怕立朝之后,做主考房官,又要目迷五色,奈何? ——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

42、

目空一世

[mù kōng yī shì]

【解释】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骄傲自大。

【出处】明·焦竑《李氏焚书序》:“宏甫快口直肠,目空一世,愤激过甚,不顾人有忏者。”

【示例】但以余之生平负其气节文章,目空一世,即谈理家有不合者,辄争急辨岳岳,不为之屈。 ——清·归庄《陆道思辨录集》

43、

目不交睫

[mù bù jiāo jié]

【解释】交睫:上下睫毛相交接,即闭眼。没有合上眼皮。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陛下居代时,太后尝病,三年,陛下不交睫,不解衣。”

【示例】生恚怒方甚,自昏达旦,目不交睫。 ——唐·白行简《李娃传》

44、

目成心许

[mù chéng xīn xǔ]

【解释】目成:用眼光传情达意。指男女相爱,目光传情,两心相许。

【出处】宋·贺铸《换追风》词:“掌上香罗六寸弓,雍容胡旋一盘中,目成心许两匆匆。”

【示例】罗敷知他有夫,不着紧目成心许,虽多梦见,此生应见稀。 ——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缘合》

45、

目酣神醉

[mù hān shén zuì]

【解释】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。

【出处】明·袁宏道《西湖》:“山色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,才一举头,已不觉目酣神醉。”

46、

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

[mù bù rěn shì,ěr bù rěn wén]

【解释】眼睛不忍看,耳朵不忍听。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

【出处】清·叶燮《原诗·内篇》:“想其时,陈言为之祸,必有出于目不忍见,耳不忍闻者。”

【示例】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,累一月描写之,当无人不恻其心,哀矜涕泗,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矣。 ——清·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乙部

47、

目瞪口歪

[mù dèng kǒu wāi]

【解释】形容气极时的神情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,一面送那官员,一面回头命宝玉:‘不许动!回头有话问你!’”

48、

目瞪神呆

[mù dèng shén dāi]

【解释】瞪:眼睛发愣。眼睛发愣,神情呆滞。形容吃惊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8回:“登时惊得目瞪神呆,惟恐他们盘问,就要出丑。”

49、

目牛无全

[mù niú wú quán]

【解释】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

【示例】害马已去,世事都捐;投刃皆虚,目牛无全。 ——晋·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

50、

目挑心与

[mù tiǎo xīn yǔ]

【解释】用眼神挑逗,内心相许。

【出处】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使先施、征舒、阳文、段干、吴娃、闾娵、傅予之徒,杂裾垂鬋,目窕心与。”

51、

目定口呆

[mù dìng kǒu dāi]

【解释】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,张着嘴说不出话。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

【示例】那伙计听说,抬头一看,只见不是同仁堂了,不禁气得目定口呆。 ——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九回

52、

目中无人

[mù zhōng wú rén]

【解释】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

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六回:“赵奢子赵括,自少喜谈兵法,家传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之书,一览而尽;尝与父奢论兵,指天画地,目中无人,虽奢亦不能难也。”

【示例】盖欲使执事知区区布衣亦有不可犯者,毋遂目中无人而慨凌轹之也。 ——清·归庄《再答汪苕文》

53、

目断魂消

[mù duàn hún xiāo]

【解释】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。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。

【出处】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辞母》:“只今别去,山长水遥,意匆匆远离膝下,目断魂消。”

54、

目往神受

[mù wǎng shén shòu]

【解释】往:过;受:感受。看一眼便心领神会。形容人机智灵敏。

【出处】清《济南府志·列女传·李清照》:“意会心谋,目往神受,乐在声色犬马上。”

55、

目无全牛

[mù wú quán niú]

【解释】全牛:整个一头牛。眼中没有完整的牛,只有牛的筋骨结构。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养生说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

【示例】操利柄而目无全牛,执其吭如刍豢悦口。 ——唐·杨承和《梁守谦功德铭》

56、

目目相觑

[mù mù xiāng qù]

【解释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,都不说话。同“面面相觑”。

【出处】元·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,其中必然暗昧。”

57、

目眢心忳

[mù yuān xīn wǎng]

【解释】犹言泪竭神伤。形容悲痛之甚。

【出处】清·恽敬《祭张皋文文》:“四瀛茫茫,日月何遒,目眢心忳,已矣谁俦。”

58、

目瞪心骇

[mù dèng xīn hài]

【解释】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。同“目眐心骇”。

【出处】《轰天雷》第十回:“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,不知所为,都停着工看。”

59、

目无组织

[mù wú zǔ zhī]

【解释】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。

【示例】他目无组织,是个彻底的自由主义。

60、

目若悬珠

[mù ruò xuán zhū]

【解释】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。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臣朔年二十二,长九尺三寸,目若悬珠,齿若编贝。”

61、

目染耳濡

[mù rǎn ěr rǔ]

【解释】染:沾染;濡:沾湿。眼睛经常看到,耳朵经常听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
【示例】伏原皇太后崇俭黜奢,时以民生为念,俾皇上知稼穑之艰难,目染耳濡,圣功自懋。 ——《清史稿·廖寿恒传》

62、

目眩头昏

[mù xuàn tóu hūn]

【解释】犹头昏眼花。眼睛发花,头脑昏晕。

【出处】林语堂《机器与精神》:“这种的枪花,不但是外国人所无,就是中国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,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,眼花缭乱。”

63、

目如悬珠

[mù rú xuán zhū]

【解释】眼睛像一对悬挂着的珠子。形容眼睛明亮,有光彩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臣朔年二十二,长九尺三寸,目若悬珠,齿若编贝。”

64、

目不妄视

[mù bù wàng shì]

【解释】妄:胡乱。不随便乱看。形容遵守礼制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陶谦传》:“为人耳不邪听,目不妄视。”

【示例】善聪目不妄视,足不乱移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二十八

65、

目语心计

[mù yǔ xīn jì]

【解释】语:谈话;计:计算。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盘算。

【出处】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鲂传》:“目语心计,不宜唇齿。”

66、

目不识书

[mù bù shí shū]

【解释】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
【出处】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十六:“李士宁者,蓬州人,自言学多诡数,善为巧发奇中,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

【示例】伯之目不识书,一切予夺,俱取决幕僚。 ——蔡东藩《南北史演义》第四十回

67、

目乱睛迷

[mù luàn jīng mí]

【解释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,令人惊异。同“目乱精迷”。

【出处】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景乐寺》:“异端奇术,总萃其中。剥驴投井,植枣种瓜,须臾之间皆得食。士女观者,目乱精迷。”

68、

目断魂销

[mù duàn hún xiāo]

【解释】目断:竭尽目力所见。指竭尽目力而看望不到,因而内心悲痛。多形容因离别而伤心之极。

【出处】唐·元稹《同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臣自离京国,目断魂销,每至五更朝谒之时,臣实制泪不得。”

【示例】归雁下平桥,目断魂销。夕阳无限江皋,杨柳杏花相对晚,各自无聊。 ——宋·陈亮《浪淘沙》词

69、

目注心凝

[mù zhù xīn níng]

【解释】犹言全神贯注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。

【出处】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粉蝶》:“阳目注心凝,对烛自鼓;久之,顿得妙悟,不觉起舞。”

70、

目光如鼠

[mù guāng rú shǔ]

【解释】鼠目寸光,形容目光短浅或行为不正。

【出处】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112》:“虽然他的目光如鼠,各处乱翻,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。”

【示例】谁愿意做目光如鼠的人,只是嗅着鼻子前面的一点油香! ——袁鹰《篝火之歌·彩色的幻想》

71、

目窕心与

[mù tiǎo xīn yǔ]

【解释】指眉目传情,内心相许。

【出处】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杂裾垂髾,目窕心与。”

72、

目眩神夺

[mù xuàn shén duó]

【解释】眼花缭乱,心神摇荡。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。

【出处】明·徐渭《英烈传》第四十回:“今来宝刹,得睹人间未见之珍,令人目眩神摇,不知身在何世。”

【示例】见车幔洞开,内坐二八女郎,红妆艳丽,尤生平所未睹。目眩神夺,瞻恋弗舍。 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瞳人语》

73、

目挑心招

[mù tiǎo xīn zhāo]

【解释】挑:挑逗;招:指勾引。眉目传情,心神招引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今夫赵女郑姬,设形容,揳鸣琴,揄长袂,蹑利屐,目挑心招,出不远千里,不择老少者,奔富厚也。”

【示例】目挑心招,捭阖以为术焉,则可以钳塞天下之游士。 ——清·龚自珍《京师乐籍说》

74、

目披手抄

[mù pī shǒu chāo]

【解释】边看书边抄录。形容勤奋攻读。

【出处】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》:“终日明窗净几,目披手抄,诚心好之,遂忘其劳。”

75、

目光炯炯

[mù guāng jiǒng jiǒng]

【解释】炯炯:明亮的样子。两眼明亮有神。

【出处】晋·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目炯炯而不寝。”宋·陆游《醉题》诗:“目光炯炯射牛车,何至随人作浪愁。身处江湖如富贵,心亲鱼鸟等朋俦。”

【示例】先达葛苍公讳麟,号瞿庵,性敏多才,状奇伟,目光炯炯有英气,胆力过人。 ——清·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葛苍公传》

76、

目挑眉语

[mù tiāo méi yǔ]

【解释】以眉目挑逗传情。

【出处】清·王韬《淞滨琐话·魏月波》:“彼此目挑眉语,心许已久,苦不得间。”

【示例】清秋见燕西如此,脸色也就动了一动。偏是乌二小姐对这事是留了心的,见他二人目目挑眉语,越发奇怪。 ——张恨水《金粉世家》第十九回

77、

目睹耳闻

[mù dǔ ěr wén]

【解释】睹:看见;闻:听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

【出处】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
【示例】仆遭遇明时,寓游京国,目睹耳闻,殆非一日,不得不为集录。 ——宋·耐得翁《都城纪胜》序

78、

目无下尘

[mù wú xià chén]

【解释】下尘:佛家语,凡尘,尘世,比喻地位低下者。眼睛不往下看。形容态度傲慢,看不起地位低的人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,随分从时,不比黛玉孤高自许,目无下尘,故深得下人之心。”

【示例】一帆风顺不晓得收敛,忘了日月盈亏这个大道理,在皇上跟前卖弄学问,脾视同僚目无下尘,垮台只是早晚的事。 ——二月河《乾隆皇帝》八

79、

目不苟视

[mù bù gǒu shì]

【解释】眼睛不随便乱看。形容为人正派。

【出处】明·李贽《卓吾论略》:“吾大人何如人哉?身长七尺,目不苟视。”

80、

目眩神摇

[mù xuàn shé yáo]

【解释】眼花缭乱,心神摇荡。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。

【出处】明·徐渭《英烈传》第四十回:“今来宝刹,得睹人间未见之珍,令人目眩神摇,不知身在何世。”

【示例】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,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,不敢仰视。 ——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三回

81、

目睁口呆

[mù zhēng kǒu dāi]

【解释】惊惧得睁大双眼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。

【出处】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:“四方混杀,人人束手,个个归心。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。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。”

【示例】众人看了,惊得目睁口呆,伸了舌头,收不进来。 ——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

82、

目瞠口哆

[mù chēng kǒu duō]

【解释】哆:张口的样子。瞪大眼睛,张开嘴巴。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。

【出处】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荆山客邸》:“亟回韩店,径趍卧室内,翻揭席存,无所见而出,面色如墨,目瞠口哆,不复能言。”

83、

目兔顾犬

[mù tù gù quǎn]

【解释】看见兔子而呼猎犬。比喻及时补救。

【出处】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

84、

目光如镜

[mù guāng rú jìng]

【解释】眼光像镜子一般明亮。

【出处】宋·邹应龙《鹧鸪天》:“生日到,转精神。目光如镜步如云。年年长侍华堂宴,子子孙孙孙又孙。”

85、

目送手挥

[mù sòng shǒu huī]

【解释】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用。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,意在言外。

【出处】三国·魏·嵇康《兄弟才公穆入军赠诗》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,俯仰自得,游心太玄。”

【示例】毛泽东不愧谈判的高手,无论情况多么复杂艰巨,他都可以目送手挥,渡过难关。 ——《人物》

86、

目论浅识

[mù lùn qiǎn shí]

【解释】目论:眼前之论。比喻见识短浅。

87、

目不旁视

[mù bù páng shì]

【解释】视:看。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八回:“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,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,目不别视。”

【示例】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他目不旁视,仿佛街上没有人,也没有东西。”

88、

目眩心花

[mù xuàn xīn huā]

【解释】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缭乱,心神迷乱。

【出处】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,惊得目眩心花,魂不附体。”

89、

目见耳闻

[mù jiàn ěr wén]

【解释】指亲眼看见,亲耳听到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

【示例】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,朝谈夕讲,无非子史经书,目见耳闻,不少,诗词歌赋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

90、

目擩耳染

[mù rù ěr rǎn]

【解释】擩:通“濡”,沾染。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,影响。亦作“耳濡目染”、“耳染目濡”、“目染耳濡”、“目濡耳染”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擩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
91、

目瞪口呆

[mù dèng kǒu dāi]

【解释】目瞪:睁大眼睛直视;口呆:嘴里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
【示例】殷、雷二将见众官激变,不复朝仪,吓得目瞪口呆,不知所出。 ——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回

92、

目逆而送

[mù nì ér sòng]

【解释】逆:迎。目逆: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。眼睛注视着迎来,注视着送走。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恒公元年》:“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,目逆而送之,曰:‘美而艳。’”

【示例】五日,学生五千余人身背包袱出发,沿途市民泪眼模糊地目逆而送。 ——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四十三章

93、

目知眼见

[mù zhī yǎn jiàn]

【解释】亲眼所见。形容熟悉了解。

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,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?”

94、

目不忍见

[mù bù rěn jiàn]

【解释】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

【出处】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
【示例】地震过后,到处都是目不忍见的惨象。

95、

目无王法

[mù wú wáng fǎ]

【解释】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。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。

【出处】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关系朝廷体统,他如何敢拿了去,要起赎身的价银来,目无王法已极。”

【示例】这样做简直是目无王法了。

96、

目不别视

[mù bù bié shì]

【解释】mù bù bié shì

【出处】眼睛不往别处看。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。

【示例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八回:“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,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,目不别视。”

97、

目可瞻马

[mù kě zhān mǎ]

【解释】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。比喻见大不见小。

【出处】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且徐偃王之状,目可瞻马;仲尼之状,面如蒙倛。”

98、

目量意营

[mù liàng yì yíng]

【解释】以目测量,用心经营。形容精心勘测设计。

【出处】《明史·宦官传一·阮安》:“阮安有巧思,奉成祖命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,目量意营,悉中规制,工部奉行而已。”

99、

目不暇接

[mù bù xiá jiē]

【解释】指东西多,眼睛都看不过来。

【出处】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
【示例】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,单一必然导致枯燥。而丰富多采、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。 ——秦牧《菊花与金鱼》

100、

目注心营

[mù zhù xīn yíng]

【解释】指竭尽心力以赴。

【出处】严复《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》:“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,终其百年之身,所目注心营,劳苦险难,几死而后得之者,其间大事,不过与禽兽争饮食,与禽兽争居处而已。”

【示例】及时代之精神,日夜埋头故纸堆中,所目注心营者,不越帝王、权贵、鬼怪、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达。 ——陈独秀《文学革命论》

101、

目成眉语

[mù chéng méi yǔ]

【解释】目成:用眼光传情达意。指男女相爱,目光传情,两心相许。

【出处】元·李治《摸鱼儿》词:“一样骊山怀古。古今朝暮云雨。六郎夫妇三生梦,肠断目成眉语。”

【示例】有时云生不在栈中,姨太太见了秋谷也并不回避,彼此目成眉语,差不多要学那红拂私奔。 ——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十八回

102、

目光短浅

[mù guāng duǎn qiǎn]

【解释】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。

【出处】王朔《痴人》:“‘不是这个意思,我确实是想象力有限。’我解释说,‘可能因为我太唯物了所以目光短浅。’”

【示例】他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。

103、

目瞪舌彊

[mù dèng shé jiàng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104、

目眐心骇

[mù zhēng xīn hài]

【解释】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清·藤谷古香《轰天雷》第八回:“六人从容就戮,不多时将六人尽数斩了,刽子手将血淋淋六个头颅献上,看的人都目眐心骇。”

105、

目不给赏

[mù bù gěi shǎng]

【解释】眼睛来不及观赏。形容景物优美繁多。

【出处】清·戴名士《雁荡记》:“环左右前后而列者,争奇献怪,目不给赏。”

【示例】洋洋洒洒,一气读去,几于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,目不给赏矣。 ——清·爱新觉罗弘历《唐宋诗醇·游悟真寺诗》

106、

目光远大

[mù guāng yuǎn dà]

【解释】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。

【示例】他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。

107、

目光如电

[mù guāng rú diàn]

【解释】目光:眼光。目光发亮像闪电。形容愤怒地注视着。也形容见识远大。

【出处】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昆吾山》:“焕子佩其一剑,过延平津,剑鸣飞入水。及入水中,但见双龙缠屈于潭下,目光如电,遂不敢前取矣。”

【示例】那女本家见了章秋谷丰裁凛凛,相貌堂堂,言语惊人,目光如电,先就觉得有几分怕他。 ——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一百三十六回

108、

目不暇给

[mù bù xiá jǐ]

【解释】暇:空闲;给:供给。指东西多,眼睛都看不过来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
【示例】见其扬翚振彩,倏往倏来,目不暇给,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。 ——清·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墨》

109、

目所履历

[mù suǒ lǚ lì]

【解释】履历:经历。眼睛所看到的。

【出处】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目所履历,未尝有也。”

110、

目瞪舌挢

[mù dèng shé jiǎo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【出处】谭嗣同《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》:“向之主战者,乃始目瞪舌挢,神丧胆落,不敢出一语。”

111、

目空余子

[mù kōng yú zǐ]

【解释】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同“目中无人”。

【出处】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交友待客之道》:“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,就更加盛气凌人,目空余子。”

112、

目不邪视

[mù bù xié shì]

【解释】邪:通“斜”。眼睛不偷看旁边。比喻为人行止端方。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。

【出处】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:“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,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”

【示例】妇人请竺同载。竺上车端坐,目不邪视。 ——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

113、

目食耳视

[mù shí ěr shì]

【解释】用眼睛吃,用耳朵看。比喻颠倒错乱。

【出处】宋·司马光《迂书·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

114、

目瞪舌强

[mù dèng shé qiáng]

【解释】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众祭潘用和文》:“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,使其徒回皇四望,而目瞪舌强,不知所以为策。”

115、

目动言肆

[mù dòng yán sì]

【解释】指神色不安,语调失常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文公十二年》:“使者目动而言肆,懼我也,将遁矣。”

【示例】尽忠目动言肆,满口糊涂,承晖自知不妙,即辞家庙作遗表,抗论穆延尽忠及左副元帅高琪罪状。 ——蔡东藩《元史演义》第十二回

116、

目不识丁

[mù bù shí dīng]

【解释】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
【出处】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
【示例】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,或者一个中年官僚,或者一个纨袴子弟,你难产也不反抗? ——巴金《家》二十五

117、

目想心存

[mù xiǎng xīn cún]

【解释】凝思想象。多指追忆故人或往事。

【出处】晋·陆机《赠弟士龙诗十首》其十:“企佇朔路,言送尔归。心存言宴,目想容晖。”晋·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窃冥兮潜翳,心存兮目想。”

【示例】目想心存妙尤极,研巧核能状不得。 ——唐·徐光溥《题黄居寀秋山图》

118、

目无法纪

[mù wú fǎ jì]

【解释】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。形容胡作非为,无法无天。

【出处】巴金《家》:“今天要检查日货,明天又捉商人游街,简直目无法纪。”

【示例】目无法纪的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
119、

目短于自见

[mù duǎn yú zì jiàn]

【解释】短:短处,局限;自见:自己看见自己。眼睛的短处在于自己看不见自己。比喻人难有自知之明。

【出处】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古之人目短于自见,故以镜观面。智短于自知,故以道正己。”

120、

目挑心悦

[mù tiāo xīn yuè]

【解释】指眉眼传情,两心相悦。

【出处】明·汪道昆《高唐梦》:“说甚么目挑心悦;便教他毛嫱、西子,总非同列。”

121、

目瞪口哆

[mù dèng kǒu duō]

【解释】瞪:眼睛发愣;哆:张口的样子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吃惊的样子。

【出处】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荆山客邸》:“翻揭席荐,无所见而出,面色如墨,目瞪口哆,不能复言。”

122、

目眩头晕

[mù xuàn tóu yūn]

【解释】眼睛发花,头脑昏晕。同“目眩头昏”。

【出处】艾芜《都江堰的神话故事》:“仿佛石坡和楼阁,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,令人有些目眩头晕。”

【示例】由于这是比转磨还更叫人目眩头晕的,不多工夫狐狸就倒在地上了。 ——冯雪峰《雪峰寓言·狐狸和猴子们的铜铃》

123、

目无流视

[mù wú liú shì]

【解释】眼睛不往四处看。形容人品行端正。

【出处】《明史·翁正春传》:“正春风度峻整,终日无狎语,倦不倾倚,署不裸裎,目无流视,见者肃然。”

124、

目达耳通

[mù dá ěr tōng]

【解释】形容感觉灵敏,非常聪明。

【出处】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

125、

目无尊长

[mù wú zūn zhǎng]

【解释】不把尊长放在眼里。形容狂妄无礼。

【出处】巴金《家》:“她不满意觉慧的目无尊长的态度,更不满意觉民的反抗家长、实行逃婚的手段。”

【示例】目无尊长的行为应该批评。

126、

目不斜视

[mù bù xié shì]

【解释】眼睛不偷看旁边。比喻为人行止端方。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。

【出处】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:“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,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”

【示例】在些在走过以后,还要扭头看一看,但改霞目不斜视。 ——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六章

127、

目乱精迷

[mù luàn jīng mí]

【解释】眼花缭乱,神情迷惑。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,令人惊异。

【出处】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景乐寺》:“异端奇术,总萃其中。剥驴投井,植枣种瓜,须臾之间皆得食。士女观者,目乱精迷。”精,一本作“睛”。

128、

目秀眉清

[mù xiù méi qīng]

【解释】目:眼睛;秀:秀丽;眉:眉毛;清:清新。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。

【出处】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渐渐到了十六七岁,出落得唇红齿白,目秀眉清。”

【示例】《鼓掌绝尘》:“目秀眉清,口方耳大,丰姿俊雅,气度幽闲。”

129、

目击耳闻

[mù jī ěr wén]

【解释】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

【出处】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
【示例】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,但一时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。 ——鲁迅《而已集·黄花节的杂感》

130、

目营心匠

[mù yíng xīn jiàng]

【解释】仔细观察测量,巧妙构思设计。

【出处】宋·李格非《洛阳名园记·富郑公园》:“皆出其目营心匠。”

131、

目交心通

[mù jiāo xīn tōng]

【解释】以眼色传情,心中相互沟通。

【出处】宋·无名氏《鬼董》第二卷:“卜居西湖,邻邸有白衣少妇来寓,艳冶而慧,始见犹自匿,稍久,目交心通。”

132、

目无三尺

[mù wú sān chǐ]

【解释】不把法制放在眼里。形容违法乱纪,胡作非为。三尺,指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

【出处】清·王士祯《居易录续谈》:“光天化日之下,岂容奸孽余党,胆大泼天,目无三尺。”

133、

目不转视

[mù bù zhuǎn shì]

【解释】眼珠一转不转。形容注意力集中,看得出神。

【出处】清·黄宗羲《张南垣传》:“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,目不转视,手不再指,若金在冶,不假斧凿。”

相关文章

十二月过尧民歌·别情

皂罗袍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

上面是“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。
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guziti.cn/article/181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