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物”开头的成语

1、

物阜民康

[wù fǔ mín kāng]

解释】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康。

出处】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
示例】果是山明水秀,物阜民康。 ——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九回

2、

物是人非

[wù shì rén fēi]

【解释】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,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。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。因而怀念故人。

【出处】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节同时异,物是人非,我劳如何!”

【示例】只怕再来时物是人非,云英已赴裴航之梦矣。 ——《平山冷燕》第18回

3、

物外之交

[wù wài zhī jiāo]

【解释】指超越世俗,不以利害结合的友情。

【出处】宋·释赞宁《宋高僧传·如会传》:“元和中上龙门香山,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。”

【示例】就迁军事判官,与隐士陈曙为物外交,淡然不志荣利。 ——《南唐书·高越传》

4、

物望所归

[wù wàng suǒ guī]

【解释】物:指人,公众;物望:众人的希望。形容众人所期望的。指得到群众的信任。

【出处】《旧五代史·末帝纪》:“郢王杀君害父,篡居大位,宫中荒淫,靡所不至。洛下人情已去,东京物望所归,公若因而成之,则有辅立之功,讨贼之效。”

【示例】魏王泰未死,吴王恪物望所归,洎执生杀之权以诛异己,欺太子之柔,唯其志以逞,何求而不得? ——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高祖》

5、

物美价廉

[jià lián wù měi]

【解释】廉:便宜。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

【出处】清·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
【示例】提倡物美价廉,老少无欺,反对粗制滥造,偷工减料。 ——朱德《要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搞好》

6、

物议沸腾

[wù yì fèi téng]

【解释】议论纷纷,指舆论强烈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舜钦《诣匦疏·景祐五年》:“降麻之后,物论沸腾,故疾缠其身,灾仍于国。”

【示例】物议沸腾,畏堂莫敢与难。 ——《明史·陈鼎传》

7、

物各有主

[wù gè yǒu zhǔ]

【解释】主;主人。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。”

【示例】物各有主,我们加以利用就行。

8、

物竞天择

[wù jìn tiān zé]

【解释】物竞:生物的生存竞争;天择:自然选择。生物相互竞争,能适应者生存下来。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,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。

【出处】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:“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,必要顺应著那时势时,才能够生存。”

【示例】而始成其《物种来由》一书,以发明物竞天择之理。 ——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心理建设》

9、

物在人亡

[wù zài rén wáng]

【解释】人死了,东西还在。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,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。

【出处】唐·张说《拨川郡王神道碑奉敕撰》:“武节方壮,朝露不待,王爵送终,宿恩未改,时来世去,人亡物在,铭勋谥忠,以告四海。”宋·曾会《重登潇湘楼》诗:“物在人亡空有泪,时殊事变独伤心”

【示例】真是物在人亡了。”(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八回 ——秋纹见这条红裤子是晴雯的针线,因叹道

10、

物至则反

[wù zhì zé fǎn]

【解释】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同“物极则反”。

【出处】《吕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。”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臣闻物至则反,冬夏是也;致高则危,累棋是也。”

11、

物以群分

[wù yǐ qún fēn]

【解释】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。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,勾结在一起。同“物以类聚”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

【示例】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侯张两个的素行,这是“右仰知悉”,谁不知道? ——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七十三回

12、

物离乡贵

[wù lí xiāng guì]

【解释】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。

【出处】明·沈璟《埋剑记·柔远》:“自古道物离乡贵,人离乡贱;这语话,信非假,到如今转忆家。”

【示例】这就是俗语说的物离乡贵,其实可算甚么呢!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

13、

物极必返

[wù jí bì fǎn]

【解释】事物发展到极点,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同“物极必反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朱熹《近思录·道体》:“《复卦》言七日来复,其间之不断续,阳已复生,物极必返,其理须如是。”

14、

物众地大

[wù zhòng dì dà]

【解释】物:物产,资源。物产丰富,土地广大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至于玄宗,受报收功,极炽而丰,物众地大,孽牙其间。”

15、

物极则反

[wù jí zé fǎn]

【解释】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

【出处】《鹖冠子·环流》:“美恶相饰,命曰复周;物极则反,命曰环流。”

【示例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4卷:“自古道:物极则反,人急计生。”

16、

物微志信

[wù wēi zhì xìn]

【解释】微:小;志:心意;信:诚实。生物虽小,主地诚实。本指虫吟鸟鸣,准确及时。比喻人身份不高而内心诚实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襄楷传》:“臣闻布谷鸟鸣于孟夏,蟋蟀吟于始秋,物有微而志信,人有贱而言忠。”

17、

物以稀为贵

[wù yǐ xī wéi guì]

【解释】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

【出处】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然物以少者为贵,多者为贱。”

【示例】物以稀为贵,情因老更慈。 ——唐·白居易《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》诗

18、

物阜民安

[wù fǔ mín ān]

【解释】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
【示例】真个文修武偃,物阜民安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回

19、

物极将返

[wù jí jiāng fǎn]

【解释】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同“物极则反”。

【出处】清·龚自珍《乙丙之际箸议第一》:“子亦知物极将返乎?天生物,命官理之,有所溃,有所郁。”

20、

物稀为贵

[wù xī wéi guì]

【解释】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同“物以稀为贵”。

【出处】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盖物稀为贵,理应然也。”

21、

物伤其类

[wù shāng qí lèi]

【解释】指见到同类死亡,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。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。

【出处】指见到同类死亡,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。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。

【示例】黛玉、宝钗、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,也是“物伤其类”的意思,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。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三回

22、

物归旧主

[wù guī jiù zhǔ]

【解释】归:还给。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。

【出处】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五:“他不生儿女,就过继着你家儿子,承领了这家私,物归旧主,岂非天意。”

23、

物极必反

[wù jí bì fǎn]

【解释】极:顶点;反:向反面转化。事物发展到极点,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

【出处】《吕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。”《鹖冠子·环流》:“物极则反,命曰环流。”

【示例】“物极必反”,错误成了堆,光明就会到来。 ——毛泽东《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》

24、

物穆无穷

[wù mù wú qióng]

【解释】物穆:深微。深邃奥妙,不可穷究。

【出处】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迫则能应,感则能动,物穆无穷,变无形像。”

25、

物论沸腾

[wù lùn fèi téng]

【解释】物论:众人的议论。指舆论强烈。

【出处】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宪宗长庆元年》:“播纤邪,物论沸腾,不可以污台司。”

【示例】今者物论沸腾,怨讟交至,公议所在,亦知之矣。 ——《宋史·苏轼传》

26、

物薄情厚

[wù bó qíng hòu]

【解释】薄:轻;厚:重。礼物虽然很轻薄,而情谊却很深厚。多为馈赠时用词。

【出处】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“会数而礼勤,物薄而情厚。”

27、

物尽其用

[wù jìn qí yòng]

【解释】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,都要尽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资源,一点不浪费。

【出处】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

【示例】做到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地尽其利,货尽其通。 ——耿可贵《孙中山和宋庆龄》

28、

物换星移

[wù huàn xīng yí]

【解释】物换:景物变幻;星移:星辰移位。景物改变了,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。比喻时间的变化。

【出处】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”

【示例】兔走乌飞,搬不尽古今兴废,急回来物换星移,成就了凤鸾交莺燕侣。 ——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三折

29、

物以类聚

[wù yǐ lèi jù]

【解释】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。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,勾结在一起。

【出处】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

【示例】自古道:物以类聚。过迁性喜游荡,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

30、

物阜民丰

[wù fù mín fēng]

【解释】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

【示例】当今的社会由于政治安定,经济繁荣,风调雨顺,因此人们无不过着物阜民丰的生活。

31、

物力维艰

[wù lì wéi jiān]

【解释】物:物资;力:财力;维:是;艰:困难。指财物来之不易。

【出处】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
32、

物盛则衰

[wù shèng zé shuāi]

【解释】指事物繁盛以后则将衰萎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夫月满则亏,物盛则衰,天地之常也。”

【示例】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83卷:“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,乐极悲来,物盛则衰。”

33、

物殷俗阜

[wù yīn sú fù]

【解释】物产丰盛,风俗淳厚。

【出处】唐·郑启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天下大治,河清海晏,物殷俗阜。”

【示例】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规箴》:“天下大理,河清海晏,物殷俗阜,安西诸国,悉平为郡县。”

34、

物物交换

[wù wù jiāo huàn]

【解释】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。

【示例】物物交换的贸易方式也还存在。

35、

物以希为贵

[wù yǐ xī wéi guì]

【解释】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同“物以稀为贵”。

【出处】鲁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。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,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。”

36、

物不平则鸣

[wù bù píng zé míng]

【解释】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
【示例】怨不得芳官。自古说:物不平则鸣。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八回

37、

物与民胞

[wù yǔ mín bāo]

【解释】物为同类,民为同胞。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。

【出处】宋·张载《西铭》:“天地之帅,吾其性,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。”

【示例】掀天揭地前无古,物与民胞喜共存。 ——柳亚子《叶剑英市长来迓,赋成一律》

38、

物归原主

[wù guī yuán zhǔ]

【解释】归:还给。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。

【出处】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五:“他不生儿女,就过继着你家儿子,承领了这家私,物归旧主,岂非天意。”

【示例】不是没收吧?又物归原主啦?这可是喜事! ——老舍《茶馆》第三幕

39、

物情离怨

[wù qíng lí yuàn]

【解释】物情:众情。指民心离散怨恨。

【出处】唐·陆贽《奏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》:“今兹二库,珍币所归,不领度支,是行私也。不给经费,非宣利也;物情离怨,不亦宜乎?”

40、

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

[wù bì xiān fǔ ér hòu chóng shēng zhī]

【解释】腐:腐烂。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,然后虫子才可了寄生。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。

【出处】《荀子·功学》:“肉腐出虫,鱼枯生蠹。”宋·苏轼《论范增》:“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,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,陈平虽智,安能间无疑之主哉?”

41、

物腐虫生

[wù fǔ chóng shēng]

【解释】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。比喻祸患的发生,总有内部的原因。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,别人才能乘机打击。

【出处】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肉腐出虫,鱼枯生蠹。”宋·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。”

【示例】本县若执“物腐虫生”之理究治起来,不说你这嫩皮肉受不得这桁杨摧残,追此财赃不怕你少了分文。 ——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四十七回

42、

物阜民熙

[wù fù mín xī]

【解释】阜:多;熙:安乐。百姓安乐,物资丰富。形容社会安定,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。

【出处】宋·华镇《治论下》:“昔贞观中,民康物阜,盗贼衰熄,人知自爱,而不犯法。”

【示例】我则待罢刀兵,安社稷。则要的物阜民熙,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。 ——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二折

43、

物极则衰

[wù jí zé shuāi]

【解释】指事物繁盛以后则将衰萎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,可谓富贵极矣。物极则衰,吾未知所税驾也!”

44、

物有生死,理有存亡

[wù yǒu shēng sǐ,lǐ yǒu cún wáng]

【解释】物:万物;理:事物的规律。万物都是有生也有死,有其规律也有它的存在或消亡。指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是发展变化着的。

【出处】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故定理有存亡,有生死,有盛衰。天物之一存一亡,乍生乍死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谓常。”

45、

物华天宝

[wù huá tiān bǎo]

【解释】物华:万物的精华;天宝:天然的宝物。指各种珍美的宝物。

【出处】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物华天宝,龙光射牛斗之墟。”

【示例】物华天宝动和风,一派箫韶仙苑同。 ——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四十回

46、

物壮则老

[wù zhuàng zé lǎo]

【解释】壮:壮实,强壮;老:老死。事物壮盛到了极点就会衰朽。指一切事物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。

【出处】《老子》第五十五章:“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”

【示例】伏以物壮则老,肃役所以成岁功;否终必倾,反复然后知天意。 ——宋·苏轼《贺正启》

“物”结尾的成语

1、

恕己及物

[shù jǐ jí wù]

【解释】对别人就像对自己一样宽恕。

【出处】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慈心于物,恕己及人。”

2、

推诚接物

[tuī chéng jiē wù]

【解释】拿出真心对待别人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刘元海载记》:“太康末,拜北部都尉,明刑法,禁奸邪,轻财好施,推诚接物,五部俊杰无不至者。”

3、

矫情镇物

[jiǎo qíng zhèn wù]

【解释】矫情:克制情感。比喻故作镇静,使人无法猜度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喜甚,不觉屐齿之折,其矫情镇物如此。”

【示例】仿佛羽扇纶巾,谈笑可以退敌,强学谢安的矫情镇物,只怕真到紧急关头,拿不出谢安的那一份修养。 ——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下册

4、

身无长物

[shēn wú zhàng wù]

【解释】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形容贫穷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对曰:‘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

【示例】这些逃难人虽则身无长物,因为一到惠阳就逢到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冷。 ——茅盾《归途杂拾·韩江船》

5、

风尘表物

[fēng chén biǎo wù]

【解释】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戎传》:“王衍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表物。”

6、

轻视傲物

[qīng shì ào wù]

【解释】轻:轻慢;世:世人;傲:傲慢;物:人,公众。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。

【出处】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宫禁生谗》:“此人自恃文才,轻世傲物。”

【示例】为人放浪不羁,有轻视傲物之志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二十六

7、

柴天改物

[chái tiān gǎi wù]

【解释】指改朝换代。改物,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。

【出处】《宋书·武帝纪赞》:“至于钟石变声,柴天改物,民已去晋,异于延康之初,功实静乱,又殊感熙之末。”

【示例】伏愿陛下扫地升中,柴天改物。 ——《梁书·元帝纪》

8、

言中无物

[yán zhōng wú wù]

【解释】无物:不存在东西,空洞。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。

【示例】这篇文章言中无物,看了让人不知所云。

9、

头面人物

[tóu miàn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。

【出处】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
【示例】他是小镇上的头面人物。

10、

典章文物

[diǎn zhāng w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法令、礼乐、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。

【出处】《明史·文苑传·徐一夔》:“幸而天历间虞集六典法,纂《经世大典》,一代典章文物粗备。”

【示例】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,我也茫然无知,耳目所涉,也未知有专门的学者。 ——鲁迅《书信·致姚克》

11、

一物降一物

[yī wù xiáng yī wù]

【解释】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。

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此一时,彼一时,大不同也。常言道‘一物降一物’哩!”

【示例】世界上的事情,总是一物降一物,有一个东西进攻,也有一个东西降他。 ——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》

12、

冷血动物

[lěng xuè dòng wù]

【解释】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。比喻缺乏感情、对人对事冷漠的人。

【出处】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,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,蠕蠕欲活。”

【示例】我不喜欢冷血动物。

13、

鹰派人物

[yīng pài rén wù]

【解释】采取好战态度并且拥护直接强硬行动的人。比喻立场强硬,行动直接,且好战、勇猛。

【示例】美国的鹰派人物都是好战分子。

14、

矫时慢物

[jiǎo shí màn wù]

【解释】矫时:矫正时俗。慢,傲慢。指对现实不满,态度傲慢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:“少有才辩,而尚气刚傲,好矫时慢物。”

【示例】青年才子难免矫时慢物,多经磨练之后将会成为栋梁之材的。

15、

玉堂人物

[yù táng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泛指显贵的文士。

【出处】金·元好问《息轩秋江捕鱼图》诗之三:“玉堂人物今何在,纸尾题诗一慨然。”

【示例】至二世兄富丽堂皇,不用说,将来一定是玉堂人物了! ——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九回

16、

爱民恤物

[ài mín xù wù]

【解释】恤:怜惜;物: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,指众人。爱护和体恤百姓。旧用为对帝王、官吏的赞辞。

【出处】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愚郡守玉殿生春》:“做官爱民恤物,今特佑汝。”

17、

更姓改物

[gēng xìng gǎi wù]

【解释】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

【出处】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。”韦昭注:“更姓,易姓也。改物,改正朔、易服色也。”

【示例】曹操阶祸,窃执天衡,残剥海内,怀无君之心。子丕孤竖,敢寻乱阶,盗据神器,更姓改物,世济其凶。 ——三国·蜀·刘禅《出军诏》

18、

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

[jiāo lóng dé yún yǔ,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蛟龙:传说中的一种神龙。蛟龙得到云和雨,就会飞腾上天,终究不会呆在池中。比喻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机会,就会充分施展才华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刘备以枭在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
19、

非池中物

[fēi chí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。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
【示例】子建怀才抱智,终非池中物;若不早除,必为后患。 ——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

20、

圈牢养物

[juàn láo yǎng wù]

【解释】圈牢:养牛马的地方。饲养在圈中的牲畜。比喻任人驱使,毫无自由的人。

【出处】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此徒圈牢之养物,非臣之所志也。”

21、

文房四物

[wén fáng sì wù]

【解释】俗指笔、墨、纸、砚。同“文房四宝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师道《〈寇参军集〉序》:“张、李氏之墨,吴、唐、蜀、闽、两越之纸,端溪、歙穴之砚,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,所谓文房四物,山藏海蓄,极天下之选。”

22、

成己成物

[chéng jǐ chéng wù]

【解释】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内外之道也。”

【示例】一进见之顷,奏琴之间,而没者以慰,生者以荣,成己成物,道在兹矣。 ——明·李贽《初潭集·君臣四·能臣》

23、

连类比物

[lián lèi bǐ wù]

【解释】连:连缀。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对比。

【出处】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多言繁称,连类比物,则见以为虚而无用。”

24、

逴俗绝物

[chuò sú jué wù]

【解释】犹言超世绝俗。

【出处】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五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
25、

一无长物

[yī wú cháng wù]

【解释】一无:全无;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恭传》:“吾平生无长物。”

【示例】吾倒替筱亭做了一句“绿毛乌龟玛瑙泉”。倒是自己一无长物怎好? ——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回

26、

池中之物

[chí zhōng zhī wù]

【解释】池:池塘。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。

【出处】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之物也。”

【示例】据先生甘贫守困,待势乘时,所谓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之物。 ——元·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一折

27、

尊贤爱物

[zūn xián ài wù]

【解释】尊敬贤才,爱护人民,指尊重知识,爱护人才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蚕而后衣,耕而后食,先人后己,尊贤爱物,南土人士咸崇敬之。”

28、

分外之物

[fèn wài zhī wù]

【解释】自己名分之外的事物。指本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,或薪俸外的收入。

【出处】《前言往行录·清白监司》:“皆有分外之物。”

【示例】《前言往行录·清白鉴司》:“皆有分外之物。”

29、

菜果之物

[cài guǒ zhī wù]

【解释】比喻没有才能的人。

【出处】汉·王充《论衡·状留》:“大器晚成,宝货难售,不崇一朝,辄成贾者,菜果之物也。”

30、

应天从物

[yìng tiān cóng wù]

【解释】应:顺应。上应天命,下从民心。多用为帝王登基继统的美词。

【出处】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朕应天从物,伐罪吊民,一鼓而荡平阳,再举而摧勍敌。”

31、

致知格物

[zhì zhī gé wù]

【解释】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

【出处】西汉·司马迁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
32、

逆天暴物

[nì tiān bào wù]

【解释】违逆天理,残害生灵。

【出处】《文子·精诚》:“故精诚内形,气动于天,景星见,黄龙下,凤皇至,醴泉出,嘉谷生,河不满溢,海不波涌;逆天暴物,即日月薄蚀,五星失行,四时相乘,昼明宵光,山崩川涸,冬雷夏霜。”

【示例】有陈窃据江表,逆天暴物,朕初受命,陈顼尚存,厚纳叛亡,侵犯城戍。 ——蔡东藩《南北史演义》第八十四回

33、

铁腕人物

[tiě wàn rén wù]

【解释】用意志或性格的力量或军事手段进行领导或控制的人。

【示例】我们佩服你这个铁腕人物。

34、

光复旧物

[guāng fù jiù wù]

【解释】光复:恢复;旧物:旧有的东西。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光复旧京,疆理华夏。”宋·辛弃疾《美芹十论》:“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。”

【示例】往昔所希,惟在光复旧物,政俗革新,不图废清甚易,改政易俗,竟无毫铢可望,而腐败反甚于前。 ——章炳麟《与龚未生书》

35、

杯中之物

[bēi zhōng zhī wù]

【解释】杯子中的东西,指酒。同“杯中物”。

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穷马周遭际卖塠媪》:“有一顿,没一顿,都不计较,单少不得杯中之物。”

【示例】他最喜欢杯中之物。

36、

依然故物

[yī rán gù wù]

【解释】依旧是昔日的事物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三部乐·七月送丘宗卿使虏》词:“休将看花泪眼,闻弦酸骨。对遗民、有如皎日。行万里、依然故物。”

37、

阴柔害物

[yīn róu hài wù]

【解释】阴:暗地里;柔:温柔;害物:残害万物。外表上一团和气,内心里阴险狠毒。

【出处】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之‘李猫’。”

【示例】李义府阴柔害物,人谓之笑里藏刀;李林甫奸诡谄人,世谓之口蜜腹剑。 ——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·人事》

38、

衣冠文物

[yī guān wén wù]

【解释】衣冠:古代士以上戴冠,这里借喻文人众多。比喻太平盛世,文人众多,文化兴盛。

【出处】《隋书·百官志》:“于时三川定鼎,万国朝宗,衣冠文物,足为壮观。”

【示例】到得辽人,一般称帝称宗,以至官员职名大半与中国相参,衣冠文物,百工技艺,竟与中华无二。 ——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

39、

风尘外物

[fēng chén wài wù]

【解释】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戎传》:“王衍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表物。”

40、

丑类恶物

[chǒu lèi è wù]

【出处】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丑类恶物,顽嚣不友。”

【示例】我不喜欢与这帮丑类恶物交往。

41、

言必有物

[yán bì yǒu wù]

【解释】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。

【出处】清·方苞《进〈四书〉〈文选〉表》:“故凡所录取,皆以发明义理,清真古雅,言必有物为宗。”

42、

损己利物

[sǔn jǐ lì wù]

【解释】物:指别人。克制自己,利于别人。

【出处】《周书·孝义传序》:“则温枕扇席,无替于晨昏;损己利物,有助于名教。”

【示例】她专干损己利物的事情。

43、

体天格物

[tǐ tiān gé wù]

【解释】体天:体察天意;格物:推究事物的规律。能体察上天的意志,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于是太上皇,皇太后大喜,深赞当今至孝纯仁,体天格物。”

【示例】万岁这才叫体天格物,善知老年人的心哪。 ——二月河《康熙大帝》三十一

44、

济人利物

[jì rén lì wù]

【解释】指救助别人,对世事有益。

【出处】宋·朱熹《记外大父祝公遗事》:“岁大疫,亲旧有尽室病卧者,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,遍饮食之而后返,日以为常,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计,虽倾资竭力无吝色。”

【示例】中国词章家有警语二句,曰:‘济人利物非吾事,自有周公孔圣人。’ ——梁启超《呵旁观者文》

45、

风云人物

[fēng yún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活跃一时,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。

【出处】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:“被马歇尔看中,做了驻华大使,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。”

【示例】这班人虽然能成为一时风云人物,却未必能成就大事。 ——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8章

46、

花边人物

[huā biān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八面玲珑、快嘴利舌、幽默机智、活动于有新闻价值场合的人。

【示例】她喜欢制造绯闻,以至于成为花边人物。

47、

空洞无物

[kōng dòng wú wù]

【解释】空空洞洞,没有什么内容。多指言谈、文章极其空泛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此中空洞无物,然容卿辈数百人。”

【示例】出了口吻、技巧和声调之外,八股文里是空洞无物的。 ——朱自清《经典常谈·文第十三》

48、

一物克一物

[yī wù kè yī wù]

【解释】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克制它。

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此一时,彼一时,大不同也。常言道‘一物降一物’哩!”

49、

纳民轨物

[nà mín guǐ wù]

【解释】纳:容纳;民:老百姓;轨:法度;物:器物。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、惜用器物的正道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群将纳民于轨物者也。”

【示例】纳民轨物,驱时仁寿,神化隆平,生灵熙阜。 ——《隋书·卢思道传》

50、

推诚待物

[tuī chéng dài wù]

【解释】拿出真心对待别人。

【出处】《资治通鉴·梁纪·高祖武皇帝大同四年》:“明公推诚待物,物亦归心;若用猜忌,去霸业远矣。”

【示例】然或进退一人,处分一事,往往降中旨,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,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。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? ——《明史·邹智传》

51、

言之有物

[yán zhī yǒu wù]

【解释】物:内容。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家人》:“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。”

【示例】惟首两句笼罩全篇,末句总结大意,不必言之有物。 ——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回

52、

夹袋人物

[jiā dài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宋史·施师点传》:“师点惓惓搜访人才,手书置夹袋中。谓蜀去朝廷远,人才难以自见。”

【示例】因周所编的刊物,总是几个夹袋里的人物,私心自用,以致内容糟不可言。 ——鲁迅《伪自由书·后记》

53、

青毡旧物

[qīng zhān jiù wù]

【解释】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。比喻珍贵之物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:“偷儿,青毡我家旧物,可特置之。”

【示例】青毡旧物也是很值钱的。

54、

别无长物

[bié wú cháng wù]

【解释】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”

【示例】他们除双手外,别无长物,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。 ——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

55、

威刑肃物

[wēi xíng sù wù]

【解释】以严刑使人恭顺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桓公在荆州,全欲以德被江汉,耻以威刑肃物。”

56、

药笼中物

[yào lóng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药笼中备用的药材。比喻备用的人才。

【出处】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下·元行冲》:“君正吾药笼中物,不可一日无也。”

【示例】章、闻二公既有异才,终究是老师药笼中物,何必介介呢? ——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3回

57、

囊中取物

[náng zhōng qǔ wù]

【解释】囊:口袋。从口袋中取东西。比喻办事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诸葛亮二擒孟获》:“孔明大笑曰:‘吾擒此人,如囊中取物耳。”

58、

厚德载物

[hòu dé zài wù]

【解释】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坤》:“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

【示例】乾坤以有亲可久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 ——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

59、

铸鼎象物

[zhù dǐng xiàng wù]

【解释】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原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并铸上各种牲口的图像。旧时用此称颂君王有德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”

60、

慎于接物

[shèn yú jiē wù]

【解释】慎:谨慎;物:别人,众人。在待人接物时小心谨慎。

【出处】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曩者辱赐节,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进士为务。”

61、

筐箧中物

[kuāng qiè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比喻平常的事情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吴书·韦曜传》:“此人家筐箧中物耳。”

【示例】袁生所谓家人筐箧中物,不可扬于王庭。 ——《北史·崔浩传》

62、

篱壁间物

[lí bì jiān wù]

【解释】指家乡所产的平常之物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德之休明,肃慎负其楛矢,如其不尔,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。”

63、

显赫人物

[xiǎn hè rén wù]

【解释】名人,有权势的人物。

【出处】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1章:“从此,刘麻子就成了双水村一个显赫人物。”

【示例】他在这个小地方属显赫人物了。

64、

傥来之物

[tǎng lái zhī wù]

【解释】傥来:偶然、意外得来的。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缮性》:“物之傥来,寄者也。”

【示例】赢时节道是傥来之物,就有粘头的,讨赏的、帮衬的,大家来撮哄。 ——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

65、

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

[tiān dī wú chǔ,yǎn kōng wú wù]

【解释】吴楚:泛指长江中下游。原指登上南京城,一眼望去,越远越觉得天下垂,除见苍天之外,空无所有。现也比喻一无所见。

【出处】元·萨都刺《念奴娇·登石头城》词:“石头城上,望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。”

66、

身外之物

[shēn wài zhī wù]

【解释】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,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。

【出处】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贪鄙》:“贞观初,太宗谓侍臣曰:‘明珠是身外之物,尚不可弹雀,何况生命之重,乃以博财物耶?’”

【示例】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,德行是要紧的。 ——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

67、

倘来之物

[tǎng lái zhī wù]

【解释】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。同“傥来之物”。

【出处】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:“这钱财是倘来之物。”

【示例】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嬴时节,道是倘来之物,就有粘头的、讨赏的、帮衬的,大家都来撮哄。”

68、

等闲人物

[děng xián rén wù]

【解释】等闲:寻常,平常。指普通人。

【出处】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1回:“操还营自思:‘孙权非等闲人物……’于是有退兵之意。”

【示例】他不是等闲人物。

69、

臧否人物

[zāng pǐ rén wù]

【解释】臧否:褒贬。评论人物好坏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籍虽不拘礼教,然发言玄远,口不臧否人物。”

【示例】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,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。

70、

胸无宿物

[xiōng wú sù wù]

【解释】宿:过夜。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。比喻心地坦率,没有成见。

【出处】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庾赤玉胸中无宿物。”

【示例】毕为人坦直,胸无宿物,微泄之。 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狐梦》

71、

爱人利物

[ài rén lì wù]

【解释】爱护人民,力求有利于人民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天地》:“爱人利物之谓仁。”

【示例】而终归于禁暴戢乱、爱人利物而不可掩者,其本领宏大开阔故也。 ——宋·陈亮《又乙巳春书之一(答朱熹)》

72、

利时及物

[lì shí jí wù]

【解释】指救世济物。

【出处】明·方孝孺《与卢编修希鲁书》:“幸以古人自勉,以利时及物为己任,俾孤陋者有所企效而取法焉。”

73、

傲世轻物

[ào shì qīng wù]

【解释】傲世:傲视当世;物:他人或环境。鄙弃世俗,看不起别人。也指高傲自大。

【出处】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敖(傲)世轻物,不污于俗。”

74、

怙才骄物

[hù cái jiāo wù]

【解释】犹言恃才傲物。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

【出处】《南史·刘祥传论》:“若夫怙才骄物,公旦其犹病诸,而以刘祥居之,斯亡亦为幸焉。”

75、

探囊取物

[tàn náng qǔ wù]

【解释】囊:口袋;探囊:向袋里摸取。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。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。

【出处】《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》:“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”

【示例】点小事,如探囊取物。 ——梁斌《播火记》十二

76、

傲睨万物

[ào nì wàn wù]

【解释】睨:斜视。斜着眼看一切事物。形容目空一切,什么都瞧不起。

【出处】宋·黄庭坚《豫章文集·卷二十六·跋俞秀老清老诗颂》:“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,其傲睨万物,滑稽以玩世,白首不哀”。

【示例】……益自尊大,宝自有而傲睨万物。 ——鲁迅《文化偏至论》

77、

庞然大物

[páng rán dà wù]

【解释】庞然:高大的样子。指高大笨重的东西。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。

【出处】唐·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“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,蔽林间窥之。”

【示例】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,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。

78、

智周万物

[zhì zhōu wàn wù]

【解释】天下万物无所不知。形容知识渊博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道洽十方,智周万物。 ——唐·辩机《<大唐西域记>赞》

79、

言之无物

[yán zhī wú wù]

【解释】物:指内容。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,没有实际内容。

【出处】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八:“今人诋呵七子,而言之无物,庸鄙粗哑,所谓不及伪者是矣。”

【示例】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,是必须停止的。 ——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

80、

九流人物

[jiǔ liú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。

【出处】唐·薛逢《送西川杜司空赴镇》诗:“莫遣洪炉旷真宰,九流人物待陶甄。”

81、

不失旧物

[bù shī jiù wù]

【解释】旧物:指原有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。比喻恢复了原有的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。

【出处】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祀夏配天,不失旧物。”

【示例】齐人归郓、灌之田,不失旧物。 ——宋·杨万里《诚斋诗话》引洪景伯《贺表》

82、

一切万物

[yī qiē wàn wù]

【解释】宇宙间所有的事物。

【出处】《无量寿经》卷上:“设我得佛,自地上以至于虚空,宫殿楼观池流华树,国土所有一切万物,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,严饰奇妙,超诸人天。”

【示例】自家有这仁义礼智,便知得他也有仁义礼智。十人万人,一切万物,无不是这道理。 ——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一十六

83、

暴殄天物

[bào tiǎn tiān wù]

【解释】暴:损害,糟蹋;殄:灭绝;天物:指自然生物。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。后指任意糟蹋东西,不知爱惜。

【出处】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”

【示例】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,任人作践了,也似乎暴殄天物。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六回

84、

轻世傲物

[qīng shì ào wù]

【解释】藐视世俗,为人傲慢。

【出处】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宫禁生谗》:“此人自恃文才,轻世傲物,纵酒猖狂。”

【示例】为人放浪不羁,有轻世傲物之志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唐解元一笑姻缘》

85、

仁民爱物

[rén mín ài wù]

【解释】仁:仁爱。对人亲善,进而对生物爱护。旧指官吏仁爱贤能。

【出处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人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,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

【示例】至于畏天事神,仁民爱物之际,未尝有须臾懈也。 ——宋·曾巩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》

86、

以言徇物

[yǐ yán xùn wù]

【解释】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。

87、

忘忧物

[wàng yōu wù]

【解释】可借以忘掉忧愁的东西。多用以指酒、云。

【出处】晋·陶潜《饮酒诗》:“泛此忘忧物,远我遗世情。”

【示例】云是忘忧物,生在北堂陲。 ——南朝·梁·萧衍《古意诗二首》其二

88、

推己及物

[tuī jǐ jí wù]

【解释】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。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。同“推己及人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程颢《二程遗书》第11卷:“以己及物,仁也,推己及物,恕也。”

89、

千秋人物

[qiān qiū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名垂后世的人物。

【出处】清·赵翼《赤壁》诗:“千秋人物三分国,一片山河百战场。”

【示例】千秋人物谈燕赵,万劫河山吊吴越。

90、

富贵不傲物

[fù guì bù ào wù]

【解释】有钱有地位而不骄傲。

【出处】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》:“富贵不傲物,贫穷不易行,尊贤而不退不肖,此君子之大义也。”

91、

杯中物

[bēi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杯子中的东西,指酒。

【出处】晋·陶潜《责子》诗:“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”

【示例】赖有杯中物,还同海上鸥。 ——唐·杜甫《巴西驿亭观江涨》诗

92、

暗室求物

[àn shì qiú wù]

【解释】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。比喻读书不得要领,难见成效。

【出处】《朱子语类辑略·总论为学之方》:“如暗室求物,把火来便照见;若只管去摸索,费尽心力,只是搜索不见。”

【示例】这样做下去就如同暗室求物一样没有成效。

93、

闳览博物

[hóng lǎn bó wù]

【解释】闳:宏大;闳览:博览群书,见识广博;博:广大。指读书很多,见多识广,能够辨别各种事物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呜呼,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。”

94、

敖世轻物

[áo shì qīng wù]

【解释】敖,通“傲”。鄙弃世俗,看不起别人。也指高傲自大。

【出处】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敖世轻物,不污于俗。”

95、

安民济物

[ān mín jì wù]

【解释】济:救济;物:指人,公众。安抚百姓。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。

【出处】五代·罗隐《谗书》卷四:“以匡国致君为己任,以安民济物为心期。”

96、

绘声状物

[huì shēng zhuàng wù]

【解释】绘:描摹,形容;状:描摹。对事物的描绘。

【出处】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27篇:“《三侠五义》及其续书,绘声状物,甚有平话习气。”

97、

阿堵物

[ē dǔ wù]

【解释】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,耻于言钱,钱被称为“阿堵物”。后人指为钱的别称,有讽刺意义。

【出处】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:西晋的王衍是所谓的“品行高尚”的清谈人士,据说他口里从不提到“钱”字。他老婆想试探王衍的虚实,趁王衍熟睡之时,叫仆人绕着王衍的床边铺上一大圈钱。王衍早晨醒来见到床边的钱妨碍他行动。便叫来仆人说“举却阿堵物”。举却:拿开。

【示例】爱酒苦无阿堵物,寻春乃有主人家。 ——张耒《和春咎》诗之二

98、

虐人害物

[nuè rén hài wù]

【解释】虐:残暴,侵害。指残害百姓。

【出处】唐·白居易《杜陵叟》:“虐人害物即豺狼,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?”

99、

风派人物

[fēng pài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善于迅速改变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。

【示例】他是风派人物,很快就改变主意。

100、

别无他物

[bié wú tā wù]

【解释】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同“别无长物”。

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七卷:“伯桃视之,止有一塌,塌上堆积书卷,别无他物。”

【示例】偌大的个戏台,空空洞洞,别无他物,看了不觉有些好笑。 ——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

101、

推诚爱物

[tuī chéng ài wù]

【解释】物:指他人。拿出真心去爱护他人。指以真诚的心意爱别人。

【出处】唐·陈子昂《九陇县独孤丞遗爱碑》:“力行务仁,推诚爱物。”

102、

夹袋中人物

[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]

【解释】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。

【出处】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·丞相许国吕文穆公》:“公夹袋中有册子,每四方人替罢谒见,必问其有何人才。”

103、

一表人物

[yī biǎo rén wù]

【解释】形容容貌英俊。表,仪表。

【出处】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一折:“(梅香云)姐姐,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,聪明浪子,论姐姐这个模样,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。”元·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夫人,放着你这一表人物,怕没有中意的丈夫?”

【示例】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,生的长挑身材,一表人物,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。 ——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回

104、

天生尤物

[tiān shēng yóu wù]

【解释】尤物:特殊的人物,多指美女。指容貌艳丽的女子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有尤物,足以移人。”

【示例】看他谁是蝉踪,自然治态,正是天生尤物,世不虚名。 ——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砥节》

105、

盗跖之物

[dào zhí zhī wù]

【解释】跖:人名,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,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,代指坏人;物:物品。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。

【出处】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八回:“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,并非盗跖之物,先生如何不受?”

106、

负才傲物

[fù cái ào wù]

【解释】指依恃才学,骄傲而看不起旁人。

【出处】清·许洽《眉叟年谱·康熙五十八年》:“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,貌癯猥琐;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;张自服于徽州馆,皆负才傲物者也。”

107、

待人接物

[dài rén jiē wù]

【解释】物:人物,人们。指跟别人往来接触。

【出处】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士为务。”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五:“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,汲引后进,待人接物者如此。”

【示例】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,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,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。 ——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·流亡》

108、

不可方物

[bù kě fāng wù]

【解释】方物:识别。不能识别,无法分辨。也指无可比拟。

【出处】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民神杂糅,不可方物。”

【示例】昌黎之后,放翁之前,东坡自成一家,不可方物。 ——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芝东坡诗》

109、

缘情肖物

[yuán qíng xiāo wù]

【解释】缘:因;肖:描写。抒发感情,描写事物。

【出处】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
【示例】大抵诗以言志,情贵富境,缘情肖物,各极其致,乃为佳也。 ——清·宋珏《与邦衡书》

110、

残民害物

[cán mín hài wù]

【解释】摧残百姓,损害财物。

【出处】宋·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》:“州以趣办财赋为急,县有残民害物之罪,而吏不敢问。”

【示例】而上之所用者,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。 ——清·黄宗羲《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》

111、

终非池中物

[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终究不是池中的东西。指池塘中的蛟龙得云雨必然飞去。比喻总有一天要出人头地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,聚此三人,俱在疆场,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
【示例】今若纵之,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愿明公熟思之。(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五回)

112、

不轨不物

[bù guǐ bù wù]

【解释】轨:轨道,引申为法规;物:典章文物。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。

【出处】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,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,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。不轨不物,谓之乱政。”

113、

抚世酬物

[fǔ shì chóu wù]

【解释】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五:“后之君子,穷而讲道明理,达而抚世酬物,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!”

【出处】自是~,一出于正,而异端无实之说,了若不经意。 ——明·宋濂《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》

【示例】明·宋濂《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》:“自是抚世酬物,一出于正,而异端无实之说,了若不经意。”

114、

池中物

[chí zhōng wù]

【解释】指养在水池里的小鱼小虾。比喻困在狭小天地里不能施展抱负的人物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
【示例】子建怀方抱智,终非池中物,若非早除,必为后患。 ——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

115、

更无长物

[gèng wú cháng wù]

【解释】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”

116、

恃才傲物

[shì cái ào wù]

【解释】恃:依靠、凭借;物:人,公众。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

【出处】《南史·萧子显传》:“恃才傲物,宜谥曰骄。”

【示例】唐薛澄州昭纬,即保逊之子也。恃才傲物,亦有父风。 ——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

117、

至人遗物

[zhì rén yí wù]

【解释】至人: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。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

【出处】汉·贾谊《鹏鸟赋》:“至人遗物,独与道俱,众人惑惑,好恶积意。”

118、

风流人物

[fēng liú rén wù]

【解释】风流:英俊的、杰出的。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。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
【示例】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 ——《毛泽东诗词·沁园春·雪》

119、

缘情体物

[yuán qíng tǐ wù]

【解释】缘:因;体:描写。抒发感情,描写事物。

【出处】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
【示例】僧问:“举子入门时为何?”师曰:“缘情体物事作么生?” ——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四

120、

无长物

[wú zhàng wù]

【解释】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(王恭)对曰:‘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

【示例】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 ——唐·白居易《销暑》

121、

整躬率物

[zhěng gōng shuài wù]

【解释】整饬自身做出榜样,以为下属示范。

【出处】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十回:“为此拿定了主意,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,好等他们出去,整躬率物,出身加民。”

122、

化为异物

[huà wéi yì wù]

【解释】变成另外的东西。指死亡。

【出处】汉·贾谊《鹏鸟赋》:“千变万化兮,未始有极;忽然为人兮,何足控抟;化为异物兮,又何足患。”

【示例】今果分别,各在一方,元瑜长逝,化为异物。每一念至,何时可言。 ——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

“物”在中间的成语

1、

引物连类

[yǐn wù lián lèi]

【解释】指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,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
【示例】往往引物连类,委曲譬喻。 ——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粤歌》

2、

恐遭物议

[kǒng zāo wù yì]

【解释】物:这里指人;议:议论。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。

【出处】《梁书·谢几卿传》:“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,二人意志相得,并肆诞纵,或乘露车历游郊野,既醉则执铎挽歌,不屑物议。”

【示例】刘氏早请立尚为嗣,绍因舍长立幼,恐遭物议,特使谭出继兄后,出为青州刺史。 ——蔡东藩《后汉演义》第八十回

3、
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

[tù sǐ hú bēi,wù shāng qí lèi]

【解释】兔子死了,狐狸感到悲伤。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
【出处】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’。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

4、

牵物引类

[qiān wù yǐn lèi]

【解释】指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。

【出处】晋·康法邃《<譬喻经>序》:“《譬喻经》者,皆是如来,随时方便,四说之辞,敷演弘毅,训诱之要,牵物引类,转相证据。”

5、

万物殷富

[wàn wù yīn fù]

【解释】国家富庶殷实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讨暴秦,诛彊楚,为天下兴利除害,继五帝三王之业,统理中国。中国之人以亿计,地方万里,居天下之膏腴,人众车轝,万物殷富,政由一家,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。”

6、

与物无竞

[yǔ wù wú jìng]

【解释】指与世人无所争竞。

【出处】《北史·薛辩传》:“湖少有节操,笃志于学,专精讲习,不干时务,与物无竞,好以德义服人。”

【示例】宰相重任,卿辈更审议之。吾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多才博学,与物无竞,此可相矣。 ——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天成二年》

7、

比物连类

[bǐ wù lián lèi]

【解释】连:连缀。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对比。

【出处】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多言繁称,连类比物,则见以为虚而无用。”

【示例】每下笔,乃如文人才士就题,赋咏词源衮衮出于毫端,比物连类,激昂顿挫,无所不有。 ——宋·赵佶《宣和画谱·山水三》

8、

万物之情

[wàn wù zhī qíng]

【解释】所有事物的情状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盖师是而无非,师治而无乱乎?是未明天地之理,万物之情也。”

【示例】必先处晦而观明,处静而观动,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。 ——清·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八十三

9、

薄物细故

[bó wù xì gù]

【解释】薄:微小;物:事物;故:事故。指微小的事情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薄物细故,谋臣计失,皆不足以离昆弟之欢。”

【示例】凡我各省将帅,平时薄物细故,悉当弃置,集其精力,从事破贼。 ——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一百五十九回

10、

睹物怀人

[dǔ wù huái rén]

【解释】睹:看见;怀:想念。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。形容深切的怀念。

【出处】明·汤显祖《还魂记·忆女》:“睹物怀人,人去物华销尽,道的个仙果难成、名花易殒。”

11、

民胞物与

[mín bāo wù yǔ]

【解释】民为同胞,物为同类。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。

【出处】宋·张载《西铭》:“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。”

【示例】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“仁人测隐”之心,行他那“民胞物与”的志向,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。 ——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
12、

格物穷理

[gé wù qióng lǐ]

【解释】穷究事物的道理。

【出处】明·方孝孺《答郑仲辩》:“其无待于外,近之于复性正心,广之于格物穷理。”

【示例】偶阅近人《夜谈丛录》,见所载焚旱魃一事、狐避二事,因存记所疑,俟格物穷理者详之。 ——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

13、

比物假事

[bǐ wù jiǎ shì]

【解释】假借相类的事物,相进行比较归纳。

【出处】清·龚自珍《古史钩沉论二》:“一呼一吸,因事纳谏,比物假事,不辞矫诬之刑。”

14、

触物伤情

[chù wù shāng qíng]

【解释】触:触动,感动。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。

【出处】晋·张载《七哀诗二首》:“哀人易感伤,触物增悲心。”

【示例】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,反自触物伤情。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

15、

托物寓兴

[tuō wù yù xìng]

【解释】借事物以寄托任教的情兴。

【出处】宋·赵佶《宣和画谱·墨竹》:“善画墨竹,知名于时。凡于翰墨之间物寓兴,则见于水墨之戏。”

16、

万物唯人为贵

[wàn wù wéi rén wéi guì]

【解释】在万物之中人是最可贵的。

【出处】汉·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天生万物唯人为贵,吾既已得为人,是一乐也。”

17、

比物属事

[bǐ wù zhǔ shì]

【解释】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。

【出处】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于是使博辩之士,原本山川,极命草木;比物属事,离辞连类。”

18、

赌物思人

[dǔ wù sī rén]

【解释】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,就想起该人。

【示例】进入革命烈士纪念馆,大家赌物思人,想起烈士们生前的英雄事迹,不禁肃然起敬。

19、

托物陈喻

[tuō wù chén yù]

【解释】借事物设喻。

【出处】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教·讽谏》:“古人凡欲讽谏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陈喻,以通其意。”

20、

大干物议

[dà gān wù yì]

【解释】物议:众人的议论。引起众人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。

【出处】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九回:“他面子上虽然处处让正钦差在前头,然而正钦差遇事还得同他商量,不敢僭越一点,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,那是大干物议的。”

21、

假物为用

[jiǎ wù wéi yòng]

【解释】假:借。借助外物,为自己所用。

22、

比物丑类

[bǐ wù chǒu lèi]

【解释】指连缀同类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。

【出处】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古之学者,比物丑类。”郑玄注:“以事相况而为之。丑,犹比也。”

【示例】则知三代语言,汉人犹难遍识,愿学者‘比物丑类’以求之。 ——清·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十

23、

见物不见人

[jiàn wù bù jiàn rén]

【解释】只看到事物,看不见人。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,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。

【示例】我们看问题不能见物不见人。

24、

民安物阜

[mín ān wù fù]

【解释】阜:多。社会安定,物资丰富。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。

【出处】明·朱有燉《灵芝庆寿》第一折:“皆因中国雨顺风调,民安物阜。”

【示例】天下和乐,四海人又安。虽未敢谓家给人足,俗易风移,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,始终如一。 ——《清史稿·圣祖纪三》

25、

萧然物外

[xiāo rán wù wài]

【解释】物外:自身以外的一切。形容极为超脱,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。

【出处】《清朝野史大观》卷九:“萧然物外,自得天机,吾不如傅青主。”

26、

体物缘情

[tǐ wù yuán qíng]

【解释】指诗赋的状物与抒情。

【出处】语出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
【示例】宋·潘若同《郡阁雅言·李远》:“李远体物缘情,皆谓臻妙。”

27、

时谈物议

[shí tán wù yì]

【解释】时:时人;物:人。指他人的议论。

【出处】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而时谈物议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?”

28、

万物之灵

[wàn wù zhī líng]

【解释】万物: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;灵:聪明、灵巧。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。指人而言。

【出处】《尚书·泰誓上》:“惟天地万物父母,惟人万物之灵。”

【示例】心正,手足正;心不正,则手足不正。心乃万物之灵苗,四象变化之根本。 ——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六回

29、

博物洽闻

[bó wù qià wén]

【解释】博、洽:广博。广知事物,学识丰富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以迁之博物洽闻,而不能以知自全,既陷极刑,幽而发愤,书亦信矣。”

【示例】周吉甫晖,博物洽闻,恢奇奥雅,诗句之美,冠绝当时。 ——明·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文士》

30、

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

[yī wù bù chéng,liǎng wù xiàn zài]

【解释】见:通“现”。交易不成,货物和钱却在,两无损碍。

【出处】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二回:“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。没来由杀你做甚么!”

【示例】只恁地肯卖便收去了。不肯时,勉强不得。正是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

31、

托物连类

[tuō wù lián lèi]

【解释】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见“托物引类”。

【出处】明·王炜《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》:“诗之为用,共托物连类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
32、

万物无全用

[wàn wù wú quán yòng]

【解释】世间万物都各有其用,不能求其全能。

【出处】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天地无全功,圣人无全能,万物无全用。”

33、

开物成务

[kāi wù chéng wù]

【解释】开:开通,了解;务:事务。通晓尤物之理,得以办好各种事情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夫《易》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”

【示例】涉猎不休,经史百氏,开物成务,以发厥志。 ——宋·陈亮《祭俞德载知县文》

34、

尤物移人

[yóu wù yí rén]

【解释】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。

【出处】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有尤物,足以移人。”

【示例】乃知尤物移人,虽大智大勇不能免。 ——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2卷

35、

万物皆备于我

[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]

【解释】于:表示被动。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。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。

【出处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万物皆备于我矣。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;强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。”

36、

万物不能移

[wàn wù bù néng yí]

【解释】万物都不能改变其本性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,目曰:‘清真寡欲,万物不能移也。’”

【示例】阮咸贞素寡欲,深识清浊,万物不能移,若在官人之职,必绝于时。 ——《晋书·阮咸传》

37、

托物引类

[tuō wù yǐn lèi]

【解释】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答黄鲁直书》:“《古风》二首,托物引类,真得古诗人之风,而轼非其人也。”

38、

旧物青毡

[jiù wù qīng zhān]

【解释】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。比喻珍贵之物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:“偷儿,青毡我家旧物,可特置之。”

【示例】千金敝帚殊高价,旧物青毡亦庆余。 ——邓雅声《避地》

39、

睹物伤情

[dǔ wù shāng qíng]

【解释】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。形容深切的怀念。睹:看见。

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一卷:“今虽年久,尚然记忆。睹物伤情,不觉哀泣。”

【示例】文隐看了,不觉睹物伤情,一时触动自己心事,更觉凄怆不已。 ——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7回

40、

地大物博

[dì dà wù bó]

【解释】博:丰富。指国家疆土辽阔,资源丰富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地大物博,蘖牙其间。”

【示例】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 ——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

41、

万物自化

[wàn wù zì huà]

【解释】自化:自然变化。一切事物都按照本身的规律而自然变化。

【出处】《老子》第三十七章:“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”

42、

民康物阜

[mín kāng wù fù]

【解释】阜:多。人民平安,物产丰富。形容社会安定,经济繁荣的景象。

【出处】明·朱有燉《灵芝庆寿》第一折:“皆因中国雨顺风调,民安物阜。”

【示例】可见当时君明臣良,民康物阜,致治之隆非无故也。(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)

43、

价廉物美

[jià lián wù měi]

【解释】廉:便宜。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

【出处】清·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
【示例】福兴楼的清炖鱼翅,一元一大盘,价廉物美,现在不知增加了否? ——鲁迅《彷徨·祝福》

44、

枉物难消

[wǎng wù nán xiāo]

【解释】指不义之财难于消受,反而招灾惹祸。

45、

人稠物穰

[rén chóu wù ráng]

【解释】稠:稠密,多。穰:丰盛。人口众多,物产丰盛。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。

【出处】元·胡用和《粉蝶儿·题金陵景》套曲:“人稠物穰景非常,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。”

【示例】直到大街上,人稠物穰,正是热闹。 ——《古今小说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》

46、

托物感怀

[tuō wù gǎn huái]

【解释】假借事物抒发胸怀。

【出处】清·汪琬《说铃》:“故能托物感怀,缠绵凄恻,若使饥寒切肤,亦未暇尔尔。”

47、

睹物思人

[dǔ wù sī rén]

【解释】睹:看;思:思念。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。

【出处】唐·裴铏《传奇·颜睿》:“贵妃赠辟(避)尘犀簪一枚,曰:‘异日睹物思人。’”

【示例】俗语说:“睹物思人”,天下的水总归一源,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,看着哭去,也就尽情了。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四回

48、

天灾物怪

[tiān zāi wù guài]

【解释】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。古人迷信,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。

【出处】《隋书·高祖纪下》:“天灾地孽,物怪人妖,衣冠钳口,道路以目。”

【示例】天灾物怪,罔彻宸聪;国计民生,莫关圣虑。 ——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

49、

人非物是

[rén fēi wù shì]

【解释】指人事变迁,景物依旧。

【出处】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寄情》:“蓬莱院月悴花憔,昭阳殿人非物是。”

50、

博物君子

[bó wù jūn zǐ]

【解释】指博学多识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延陵季子之仁心,慕义无穷,见微而知清浊。呜呼,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!”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蕴椟古今,博物多闻,《三坟》之篇,《五集》之策,无所不览。”

【示例】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,太叔乃为诸侯之选,国之大事,无过丧葬,必是义有吉凶,斯等岂得不用? ——《旧唐书·吕才传》

51、

睥睨物表

[pì nì wù biǎo]

【解释】睥睨:斜视,有傲慢的意思;物表:物外,世俗之外。傲视一切,超然物外。

【出处】宋·无名氏《宣和画谱·草书七·神仙钟离权》:“文身跣足,欣然而立,睥睨物表,真是眼高四海而游方之外者。”

52、

玩物丧志

[wán wù sàng zhì]

【解释】玩:玩赏;丧:丧失;志:志气。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。

【出处】《书·旅獒》:“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”

【示例】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,说是“玩物丧志”,说是“害道”,那么诗文成了废话,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。 ——朱自清《论废话》

53、

万物并作

[wàn wù bìng zuò]

【解释】一切事物一齐生长、发展。

【出处】《老子》第十六章: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”

54、

一物不知

[yī wù bù zhī]

【解释】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。比喻知识尚有欠缺。

【出处】汉·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圣人之于天下,耻一物之不知。”

【示例】论起“一物不知,儒者之耻”的道理,这是正当办法。 ——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回

55、

风尘物表

[fēng chén wù biǎo]

【解释】风尘:指污浊、纷扰的世俗生活。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。

【出处】宋·马永易《实宾录》:“晋王戎目王衍,自然是风尘物表。”

56、

人亡物在

[rén wáng wù zài]

【解释】人死了,东西还在。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,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。

【出处】宋·曾会《重登潇湘楼》诗:“物在人亡空有泪,时殊事变独伤心。”

57、

随物应机

[suí wù yīng jī]

【解释】顺应事物而机变。

【出处】宋·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上卷:“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:其一为随波逐浪句,谓随物应机,不主故常。”

58、

称物平施

[chēng wù píng shī]

【解释】根据东西的轻重、多少,公平合理地分给他人。比喻一样对待,不分厚薄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谦》:“君子以裒多益寡,称物平施。”

【示例】称物平施,出一代经纶之手;议狱缓死,佐九重断制之仁。 ——宋·陈亮《谢胡参政启》

59、

格物致知

[gé wù zhì zhī]

【解释】格:推究;致:求得。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

【出处】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

【示例】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,中国非不尔云也,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? ——严复《原强》

60、

博物通达

[bó wù tōng dá]

【解释】通达:明白人情事理。形容常识渊博,通晓事理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桑大夫据当时,合时变,上权利之略,虽非正法,巨儒宿学,不能自解,博物通达之士也。”

61、

万物更新

[wàn wù gēng xīn]

【解释】更:变更。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,出现了一番新气象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:“如今正是初春时节,万物更新,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。”

62、

比物此志

[bǐ wù cǐ zhì]

【解释】比物:比类,比喻;志:心意。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、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圣人有金城者,比物此志也。”

63、

逐物不还

[zhú wù bù huán]

【解释】指沉湎于世俗。

【出处】语出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惜乎惠施之才,骀荡而不得,逐万物而不反。”三国·魏·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》诗之十八:“流代难寤,逐物不还。至人远鉴,归之自然。”

【示例】三国·魏·嵇康《赠兄秀才人军》诗:“流代难寤,逐物不还。至人远鉴,归之自然。”

64、

遇物持平

[yù wù chí píng]

【解释】指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舜钦《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》:“苟遇物持平,轻重判然于中矣。”

65、

抗怀物外

[kàng huái wù wài]

【解释】抗:通“亢”,高尚;怀:胸怀;物:尘世。胸怀高尚,超越世俗之外。

【出处】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四笔》:“以抗怀物外,不为人役,故功名成就,无一可言。”

【示例】那是“抗怀物外,不为人役”的境界,是“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来”的境界。 ——林清玄《冢中琵琶》

66、

逍遥物外

[xiāo yáo wù wài]

【解释】指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,自由自在。

【出处】宋·张孝祥《减字木兰花·赠尼师旧角奴也》词:“识破嚣尘,作个逍遥物外人。”

【示例】苟非金石,鲜不销亡。异日幸生还,当与君敝屣万有,逍遥物外。 ——清·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卷二

67、

民熙物阜

[mín xī wù fù]

【解释】人民安乐,物产富饶。形容升平景象。

【出处】宋·华镇《治论下》:“昔贞观中,民康物阜,盗贼衰熄,人知自爱,而不犯法。”

【示例】民熙物阜岁时丰,三边烽火息,四海受恩隆。 ——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延赏庆寿》

68、

万物之宜

[wàn wù zhī yí]

【解释】宜:应该,应当。指万物的事理。

【出处】《列子·天瑞》:“万物之宜,非柔则刚。”

【示例】宰相上理阴阳,下遂万物之宜,外镇抚四夷,内亲附百生。 ——清·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一百八十九

69、

民情物理

[mín qíng wù lǐ]

【解释】人情事理。

【出处】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廿一经》:“民情物理之隐微,无不了如指掌。”

70、

轨物范世

[guī wù fàn shì]

【解释】谓作事物的规范、世人的榜样。

【出处】北齐颜之推《颜氏训·序致》:“魏晋已来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斅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吾今所以复为此者,非敢轨物范世也。”

71、

睹物兴情

[dǔ wù xīng qíng]

【解释】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原夫登高之旨,盖睹物兴情,情以物兴,故义必明雅。”

【示例】他睹物兴情,即兴作诗一首。

72、

岁物丰成

[suì wù fēng chéng]

【解释】物:谷物;丰成:大丰收。指丰收之年。

【出处】宋·欧阳修《丰乐亭记》:“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,而喜与予游也。”

73、

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

[jiàn wù bù qǔ,shī zhī qiān lǐ]

【解释】见:遇到,看见;取:取得;失:失去。见到时不拿过来,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。形容不要错失良机。

【出处】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俊杰知时》:“呀,道兄差矣!岂不闻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,既遇明主,何必远去?”

74、

一物一主

[yī wù yī zhǔ]

【解释】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属。

【出处】元·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一折:“这披挂一物一主,看有甚么人来?”

【示例】怪不的一物一主,那里有哥这等大福,偏有这样巧价儿来寻你的。 ——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十五回

75、

辨物居方

[biàn wù jū fāng]

【解释】辨别众物的性质、条件等因素,使之各得其所。

【出处】《易·未济》:“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”孔颖达疏:“辨别众物,各居其方,使皆得安其所。”

【示例】夫明哲之士者,威而不慑,困而能通,决嫌定疑,辨物居方。 ——汉徐斡《中论·智行》

76、

知物由学

[zhī wù yóu xué]

【解释】由:通过。要了解事物就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。

【出处】汉·王充《论衡·实知》:“人才有高下,知物由学,学之乃知,不问不识。”

77、

遗物忘形

[yí wù wàng xíng]

【解释】泯灭物我界限,指舍弃外在形式,精神进入忘我境界。

【出处】宋·秦观《心说》:“目无外视,耳无外听,遗物忘形,在我而已。”

78、

托物寓感

[tuō wù yù gǎn]

【解释】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

【出处】明·王炜《慈竹堂记》:“夫奉亲致养者,孝子之折分;托物寓感者,仁人之至情。”

79、

一物一偏

[yī wù yī piān]

【解释】一物:万种中的一种;一偏:全面中的一面。指一知半解,不全面。

【出处】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万物为道一偏,一物为万物之偏,愚者为一物之偏,而自以为知道,无知也。”

80、

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

[fāng yǐ lèi jù, wù yǐ qún fēn]

【解释】方:方术;物:事物。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,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。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

【示例】所谓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原是声应气求的兄弟,焉有不伤心的道理。 ——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○七回

81、

星移物换

[xīng yí wù huàn]

【解释】星移:星辰移位;物换:景物变幻。景物改变了,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。比喻时间的变化。

【出处】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”

【示例】任寒来暑往,星移物换,得高眼昼。 ——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春兴》词

82、

睹物兴悲

[dǔ wù xīng bēi]

【解释】见到与故人有关的东西而引起悲伤。

【出处】明·朱鼎《玉镜台记·新亭流涕》:“猛然间睹物兴悲,早不觉潸然涕流。”

83、

玩物溺志

[wán wù nì zhì]

【解释】玩:玩赏;物:器物;溺志:埋没志向。玩赏器物,埋没志向。指一心玩赏所喜爱的东西,就会消磨掉进取的意志。

【出处】宋·张栻《南轩文集·与曾节夫抚幹》:“若求增不已,却恐亦为玩物溺志,不可不察也。”

84、

老物可憎

[lǎo wù kě zēng]

【解释】老物:骂人的话;憎:十分可恶。指令人憎恶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宣穆张皇后传》:“帝尝卧疾,后往省病。帝曰:‘老物可憎,何烦出也。’”

85、

即物穷理

[jí wù qióng lǐ]

【解释】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。指“理”在物先,事事物物皆是“理”的表现,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“理”。

【出处】明·徐爱《传习录·答顾东挢书》:“来书云:闻语学者,乃谓‘即物穷理’之说亦是玩物丧志,人取萁‘厌繁就约’‘涵养本原’数说标示学者,指为晚年定论,此亦恐非。朱子所谓格物云者,在即物而穷其理也。”

86、

感物伤怀

[gǎn wù shāng huái]

【解释】感:感动;伤怀:伤心。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。

【示例】女人们经常爱感物伤怀,那叫感情丰富。

87、

博物多闻

[bó wù duō wén]

【解释】指见多识广,知识渊博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蕴椟古今,博物多闻,《三坟》之篇,《五集》之策,无所不览。”

88、

废物利用

[fèi wù lì yòng]

【解释】使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发挥其尚有的效用。

【出处】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:“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,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,可叹。”

89、

触物兴怀

[chù wù xīng huái]

【解释】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。

【出处】明·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·月泉吟社》:“触物兴怀言不尽,春来非是爱吟诗。”

90、

唯物主义

[wéi wù zhǔ yì]

【解释】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

【出处】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~观。

【示例】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

91、

随物赋形

[suí wù fù xíng]

【解释】指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画水记》:“画奔湍巨浪,与山石曲折,随物赋形,尽水之变,号称神逸。”

【示例】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黄山谷诗》:“东坡随物赋形,信笔挥洒,不拘一格。”

92、

有物有则

[yǒu wù yǒu zé]

【解释】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、规律。

【出处】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”

【示例】木实之蠹者,必不沙烂……瓜至甘而不蠹者,以其沙也。有物有则,若可穷矣。 ——宋·陈郁《话谀》

93、

遗物识心

[yí wù shí xīn]

【解释】指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。

【出处】晋·陆机《赠冯文罴迁丘令》:“出自幽谷,及尔同林。双情交映,遗物识心。”

94、

万物一府

[wàn wù yī fǔ]

【解释】府:收藏财物的地方。所有的财物收藏在一起。指事物一体,无所分别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若然者,藏金于山,藏珠于渊;不利货财,不近贵富;不乐寿,不哀夭;不荣通,不丑穷;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,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。显则明,万物一府,死生同状。”

95、

一物一制

[yī wù yī zhì]

【解释】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。

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此一时,彼一时,大不同也。常言道‘一物降一物’哩!”

【示例】说也奇怪,真是一物一制,自从花翠琴嫁来后,竟把他这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了。 ——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

96、

与物无忤

[yǔ wù wú wǔ]

【解释】指处世态度随和,与人无所抵触。

【出处】《周书·苏亮传》:“宝夤作乱,以亮为黄门侍郎。亮善处人间,与物无忤。及宝夤败,从之者遇祸,唯亮获全。”

97、

人情物理

[rén qíng wù lǐ]

【解释】泛指一切人情事理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即上书数千言,杂引《春秋》、《洪范》及古今传记,人情物理,以明其决不然者。”

【示例】一饭尚铭恩,况保抱提携,只少怀胎十月;千金难报德,论人情物理,也当泣血三年。 ——清·曾国藩《挽乳母》

98、

时移物换

[shí yí wù huàn]

【解释】时:时代;移:变迁;换:变换。由于时代变迁,一切景物也变了样。

【出处】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回:“宋公明费许多心机,才招聚得一百八人,死的死,散的散。时移物换,哪里还兴得?”

【示例】鼎革以来,时移物换。十年旧梦,依约扬州。 ——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》

99、

万物一马

[wàn wù yī mǎ]

【解释】事物虽复杂,但用一匹马的道理就可以概括。指剖析一件事物就可以了解其它事物的道理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。”

【示例】天地一指,绝诤竞之心。万物一马,无是非之论。 ——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七

100、

超然物外

[chāo rán wù wài]

【解释】超:高超脱俗;物外:世外。超出世俗生活之外。引申为置身事外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超然台记》:“予弟子由适在济南,闻而赋之,且名其台曰‘超然’。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,盖游于物之外也。”

【示例】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,即倘有后患,各部都该负责,不能超然物外,说风凉话了。 ——鲁迅《而已集·谈所谓大内档案》

101、

万物之祖

[wàn wù zhī zǔ]

【解释】祖:始,开始。一切事物的开始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山木》:“一上一下,以和为量,浮游乎万物之祖。”

【示例】道体为一,天地之元,万物之祖也。 ——《宋史·律历志四》

102、

托物喻志

[tuō wù yù zhì]

【解释】借事物以寄托自己远大的志向。

103、

势物之徒

[shì wù zhī tú]

【解释】势物:权势和钱财。指追求名利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钱财不积则贪者忧,权势不尤则夸者悲,势物之徒乐变。”

相关文章

承事卓丈置酒白云山居饮饯致政储丈叔通因出佳

後寓叹

物外杂题

早服云母散

蓝桥驿见元九诗

上面是“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。
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guziti.cn/article/183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