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介绍
《庆宫春·双桨莼波》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记游怀人之词。词小序把写作背景、时地、缘由交代得较清楚。上片写泛舟垂虹忆旧,描写冬末春初寂寥景色,追忆与伊人泛舟夜归情景,抒写物是人非的惆怅。下片触景兴怀,表现泛舟远行、胸襟开阔、逸兴腾飞的风致和知音不在的空落。全词意境空灵浑融,格调高雅清远,词采精工秀逸。
原文
庆宫春1
绍熙辛亥2除夕。余别石湖3归吴兴4,雪后夜过垂虹5,尝赋诗云:“笠泽6茫茫雁影微。玉峰7重叠护云衣8;长桥9寂寞春寒夜,只有诗人一舸10归。”后五年冬,复与俞商卿、张平甫、钴朴翁自封、禺11同载,诣梁溪12。道经吴淞。山寒天迥,云浪四合,中夕13相呼步垂虹。星斗下垂。错杂渔火。朔吹凛凛。卮酒14不能支。朴翁以衾自缠,犹相与行吟。因赋此阙,盖过旬,涂稿乃定。朴翁咎余无益,然意所耽,不能自已也。平甫、商卿、朴翁皆工于诗。所出奇诡;余亦强追逐之。此行既归。各得五十余解。
双桨莼波,一蓑松雨15,暮愁渐满空阔。呼我盟鸥16,翩翩欲下,背人还过木末17。那回归去,荡云雪、孤舟夜发。伤心重见,依约眉山,黛痕18低压。
采香径19里春寒,老子婆娑20,自歌谁答?垂虹西望,飘然引去,此兴平生难遏。酒醒波远,正凝想、明珰21素袜。如今安在?惟有阑干22,伴人一霎。
注释
庆宫春:词牌名又名《庆春宫》。此调宋人度有平韵、仄韵两体。平韵体始自北宋,有周邦彦诸词。仄韵体始自南宋,有王沂孙诸词。
绍熙辛亥:光宗绍熙二年(1191)。
石湖:范成大,号石湖居士。
吴兴:浙江湖州。
垂虹:即吴江城利往桥,因桥上建亭名垂虹,故称垂虹桥。
笠泽:即太湖。
玉峰:指太湖中白雪覆盖的西洞庭山缥缈峰和东洞庭山百里峰。
护云衣:指烟云缭绕,围护山峰。
长桥:即垂虹桥。
舸:船。
封、禺:皆山名,在今渐江德清。
梁溪:今江苏无锡。
中夕:半夜。
卮酒:杯酒。
松雨:水降松林,雨声如涛,称为松雨。
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。喻退隐。
还过木末:又掠过树梢。
黛痕:画黛的痕迹。亦指青黑色。
采香径:古迹名。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灵岩山前。
老子婆娑:老夫我对着山川婆娑起舞。
明珰(dāng):用以泛指珠玉。
阑干:栏杆。用竹、木、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,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、水边等处作遮拦用。
白话译文
双桨划破长满莼菜的水波,整个蓑衣淋着松林的密雨,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。呼唤鸥鸟我愿与它结盟隐逸,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,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。那次归返吴兴,荡开云雾寒雪,乘着孤舟连夜起程。伤心往事今又重见,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,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。
小舟驶入采香小溪,那里正是早春寒冷,老夫我婆娑起舞,独自放歌谁来回应?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,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,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!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,我正凝神思念,她耳戴明珠闪闪,足裹裹袜纤纤,如今美人何在?唯有倚眺的栏杆,伴人徘徊片刻间。
创作背景
词有小序述写作缘起。它首先追叙了1191年(绍熙二年辛亥)除夕,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,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。诗即《除夜自石湖归苕溪》十绝句,“笠泽茫茫雁影微”是其中的一首。当时伴随诗人的还有范成大所赠侍女小红,故又有《过垂虹》一首云:“自作新词韵最娇,小红低唱我吹箫。曲终过尽松陵路,回首烟波十四桥。” 五年以后,1196年(庆元二年)冬,作者自封禺(二山名,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)东诣梁溪(今无锡)张鉴别墅,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经吴松江,沿运河至无锡,方向正与前次相反,同往者有张鉴(平甫)、俞灏(商卿)、葛天民(朴翁,为僧名义铦),这次又是夜过吴松江,到垂虹桥,且顶风漫步桥上,因赋此词,后经十多天反复修改定稿。这次再游垂虹,小红未同行,范成大逝去已三载。
赏析
从小序看,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,但从全词看,则兼有伤逝、怀古、怀人等多重内容。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,复杂含混,意蕴丰厚。
上片从环境入手,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凌寒荡舟的广阔画面:飘浮着莼菜的水面,双桨划动;松风时送雨点,冷凝在蓑笠上;暮霭渐渐笼罩湖上,令人生愁。起三句“莼波”、“松雨”、“暮愁”,或语新意工,或情景交融,“渐”字写出时间的推移,“空阔”则展示出境界的深广,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清旷高远的基调。以下三句继写湖面景象: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,仿佛要为“我”落下,却又背人转向,远远掠过树梢。沙鸥亲切可爱之情态毕现。因为故地重游,所以称这些水鸟为“盟鸥”(和“我”有旧交的鸥鸟。)后三句忽尔转到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:“那回归去,荡云雪、孤舟夜发”,正是:“笠泽茫茫雁影微,玉峰重叠护云衣……”眼前隐约出现的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,这是旧梦重温,然而当年的人去不知到何处去了。结句“伤心重见”三句,挽合今昔,感慨遥深。“依约眉山,黛痕低压”,将太湖远处的青山,比作女子的黛眉,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,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。所谓伤逝怀人,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,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,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(正是是年正月,词人与合肥情侣惜别,已有近一年矣)。朦胧迷离,曲尽其妙。
下片过拍写船过采香径。这是香山旁的小溪,据《吴郡志》:“吴王种香于香山,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。今自灵岩望之,一水直知矢,故俗又称箭径。”面对这历史古迹,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,“嗟叹之不足,故永歌之。”“老子婆娑(犹徘徊),自歌谁答。”对照“那回归去”的情景——“自作新词韵最娇,小红低唱我吹箫”,而今老夫对山川歌舞,有谁应答?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。西望是垂虹桥,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,东西长千余尺,前临太湖,横截吴江,河光海气,荡漾一色,称三吴绝景,以其上有垂虹亭,故名。船过垂虹,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高潮所在。从“此兴平生难遏”一句看,这里的“飘然引去”之乐,实兼今昔言之。这一夜船抵垂虹时,作者曾以“卮酒”袪寒助兴,在他“飘然引去”时,未尝不回想那回“曲终过尽松陵路,回首烟波十四桥”的难以忘怀的情景。从而,当其“酒醒波远”后,不免黯然神伤。“政(正)凝想、明珰(耳坠)素袜。”“明珰素袜”借指美人。曹植《洛神赋》有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。”“无微情以效爱兮,献江南之明珰”句。这里“明珰素袜”所代的美人,联系“采香径里春寒”句,似指吴宫西子,而联系“那回归去”,又似指小红。还可能是远隔千里,年初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。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,又不说明,反令人神远。末三句即以“如今安在”四字提唱,“唯有阑干,伴人一霎”一叹作答,指出千古兴衰、今昔哀乐,犹如一梦,由怀想跌到眼前,收束有力。而伤怀幽怨,余味不尽。
从小序看,这一夜同游共四人,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,观看星斗渔火,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。惟致力刻画在这云压青山、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、垂虹亭畔飘然不群,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,颇有遗世独立之感。
名家点评
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此首夜泛垂虹作,写境极空阔,写情亦放旷。初点湖天空阔、日暮天寒之境,次写盟鸥呼我之情,翩翩欲下。又过木末,写鸥飞最生动,而呼我之情尤觉亲切有味。“那回”两句,回忆昔年雪夜泛湖情景,宛然在目。“伤心”两句,折入现景,点明山况。换头,因荡舟山川之间,又起怀古之思。“采香”三句,极写乐极而歌。“垂虹”三句,写孤舟远引,胸次浩然,逸兴遄飞,有翛然物外,浑忘尘世之高致,诚玉田所谓“野云孤飞,去留无迹”也。“酒醒”两句,复写乐极而饮,并酒醒后怀古之情。“如今安在”四字提唱,与《点绛唇》之“今何许”三字作法相同。“惟有”两句应上句,倍觉前尘如梦,只余一片苍茫,令人叹息。王静安论词,辄标举境界之首。而诋白石,然若此首境界幽绝,又曷可轻诋。且白石所作,类皆情景交融,独臻神秀,又非一二写境之语,足以尽其词之美也。
作者介绍
姜夔(1155~1221),字尧章,号白石道人,饶州鄱阳(今江西鄱阳)人。在他所处的时代,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,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,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,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,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。庆元中,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,一生布衣,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。他多才多艺,精通音律,能自度曲,其词格律严密。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。有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。
相关文章
上面是“庆宫春·双桨莼波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姜夔 内容。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guziti.cn/article/8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