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笔”开头的成语

1、

笔墨之林

[bǐ mò zhī lín]

解释】斯文萃集的地方。

出处】汉·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:“汉家极笔墨之林,书论之造,汉家尤多。”

示例】使其间稍伏机心,略藏匕首,造物且诛之不暇,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,独得佯狂自肆于笔墨之林哉! ——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

2、

笔笔直直

[bǐ bǐ zhí zhí]

【解释】非常直,没有曲折、弯弧或棱角。

【示例】我们经过一条笔笔直直的大道就到达了目的地。

3、

笔底烟花

[bǐ dǐ yān huā]

【解释】比喻文章写得生动、出色。

【出处】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画学·画中人》:“笔底烟花传海国,袖中诗句落吴船。”

4、

笔头生花

[bǐ tóu shēng huā]

【解释】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。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。

【出处】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第十卷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瞻逸,名闻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他很想笔头生花。

5、

笔底春风

[bǐ dǐ chūn fēng]

【解释】形容绘画、诗文生动,如春风来到笔下。

【出处】元·黄溍《瑶池春宴图》诗:“西飞青雀几时还,贝阙琳宫缥缈间,笔底春风殊未老,蟠桃积核已如山。”

6、

笔下留情

[bǐ xià liú qíng]

【解释】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。

【示例】记者同志,请笔下留情。

7、

笔削褒贬

[bǐ xiāo bāo biǎn]

【解释】笔:记载;削:删改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论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

【出处】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开辟时代》:“《春秋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,为后世立法,而后《春秋》不仅为记事之书。”

8、

笔诛墨伐

[bǐ zhū mò fá]

【解释】笔、墨:指文字。诛:谴责。伐:声讨。通过文字加以谴责,进行声讨。

【示例】我们通过笔诛墨伐,终于迫使他向大家道歉。

9、

笔枪纸弹

[bǐ qiāng zhǐ dàn]

【解释】以笔为枪,以纸为子弹。指用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。

【出处】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笔杆暴动”》:“现丰很流行的用语,指笔和书报为‘笔枪纸弹’。”

10、

笔耕砚田

[bǐ gēng yàn tián]

【解释】比喻从事脑力劳动,以读写为业。

【出处】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庶有达者理而董之”句下段玉裁注:“每诵先王父诗句云:‘不种砚田无乐事,不撑铁骨莫支贫。’”《文选·任昉·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既笔耕为养,亦佣书成学。”

11、

笔下超生

[bǐ xià chāo shēng]

【解释】超生:佛家语,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。为了免使他人受难,书写时,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。

【出处】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,故此来到台前控诉,乞老爷笔下超生。”

【示例】果照此说,我实在应该谢谢你笔下超生了。 ——巴金《家·附录二》

12、

笔底生花

[bǐ dǐ shēng huā]

【解释】形容文采特异,作品华丽。

【出处】谢冕《远方的星》:“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,笔底生花,具有当诗人的气质。”

【示例】她笔底生花,下笔千言。

13、

笔力独扛

[bǐ lì dú gāng]

【解释】扛:用两手举。形容文笔雄健,文章的气势极大。

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病中赠张十八》:“龙文百斛鼎,笔力可独扛。”

14、

笔冢研穿

[bǐ zhǒng yán chuān]

【解释】秃笔成坟,砚磨穿孔。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。

【出处】明·凌濛初《〈二刻拍案惊奇〉小引》:“支言俚说不足供酱瓿,而翼飞胫走,较拈髭呕血笔冢研穿者,售不售反霄壤隔也。”

15、

笔走龙蛇

[bǐ zǒu lóng shé]

【解释】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
【出处】唐·李白《草书歌行》:“时时只见龙蛇走,左盘右蹙旭惊电。”

【示例】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,笔走龙蛇。 ——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》卷二十

16、

笔歌墨舞

[bǐ gē mò wǔ]

【解释】指文笔奇妙精采。

【出处】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,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。”

17、

笔补造化

[bǐ bǔ zào huà]

【解释】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。形容笔墨的作用大,笔力高超。

【出处】唐·李贺《高轩过》:“二十八宿罗胸中,元精耿耿贯当中。殿前作赋声摩空,笔补造化天无功。”

【示例】不赞元戎赞丞相,笔补造化裨盐梅。 ——宋·杨万里《寄题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》

18、

笔扫千军

[bǐ sǎo qiān jūn]

【解释】形容笔力雄健,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。

【出处】唐·杜甫《醉歌行》诗:“词源倒流三峡水,笔阵横扫千人军。”

【示例】笔扫千军空自负,学传三箧意何施。 ——元·李庭《吊郭器之二首》

19、

笔下生花

[bǐ xià shēng huā]

【解释】比喻文人才思俊逸,写作的诗文极佳。

【出处】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下》:“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,笔下生花,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,尤以《阿房宫赋》传诵千古。

20、

笔下春风

[bǐ xià chūn fēng]

【解释】形容绘画、作文栩栩如生,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。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。

【出处】宋·王庭珪《卢溪集·题宣和御画》:“当时妙手貌不成,君王笔下春风生。”

【示例】西飞青雀几时还,贝阙琳宫缥缈间。笔下春风殊未老,蟠桃积核已如山。 ——元·黄溍《瑶池春宴图》

21、

笔精墨妙

[bǐ jīng mò miào]

【解释】笔触精到,着墨巧妙。形容书法、绘画、诗文等的技法巧妙,笔意精微。

【出处】唐·鲁收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:“吾观文士多利用,笔精墨妙诚堪重。”

【示例】非笔精墨妙,情高格逸,其能与于此耶? ——《宣和画谱·孙位》卷二

22、

笔翰如流

[bǐ hàn rú liú]

【解释】指文笔快捷无滞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远近书疏,莫不手答,笔翰如流未尝壅滞。”

23、

笔伐口诛

[bǐ fá kǒu zhū]

【解释】伐:声讨,攻打;诛:痛斥,责罚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
【出处】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

【示例】而吾辈不畏强御,不避斧钺,笔伐口诛,大声疾呼。 ——清·忧患余生《官场现形记序》

24、

笔饱墨酣

[bǐ bǎo mò hān]

【解释】笔力饱满,用墨充足。形容诗文酣畅浑厚。

【出处】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诗话》:“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,淋漓痛快,笔饱墨酣,读之令人起舞。”

25、

笔老墨秀

[bǐ lǎo mò xiù]

【解释】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。

【出处】明·宋濂《跋东坡书〈乳泉赋〉后》:“李侍郎微之,谓笔老墨秀,挟海上风涛之气,当为海内苏书第一,诚知言也。”

26、

笔墨纸砚

[bǐ mò zhǐ yàn]

【解释】指书写工具。

【出处】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6回:“就叫家人将带来的笔墨纸砚分在各人面前,大家做诗。”

27、

笔参造化

[bǐ cān zào huà]

【解释】造化:创造化育。一支笔参与了创造化育。形容文笔高妙。

【出处】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笔参造化,学究天人。”

28、

笔大如椽

[bǐ dà rú chuán]

【解释】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曰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
【示例】词清若玉,笔大如椽。 ——清·陶曾佑《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》

29、

笔酣墨饱

[bǐ hān mò bǎo]

【解释】指文章表达流畅,内容充足。

【出处】秦牧《艺海拾贝·巨日》:“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,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,因此,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。”

【示例】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而上面开的地址‘外交部欧美司’六字,笔酣墨饱,字字端楷,文盲在墨夜里也该一目了然的。”

30、

笔底龙蛇

[bǐ dǐ lóng shé]

【解释】犹言笔走龙蛇。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
【出处】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十一回:“闻公博学广记,笔底龙蛇,真才子也。”

31、

笔下有铁

[bǐ xià yǒu tiě]

【解释】铁:兵器,如刀剑之类。形容文笔锋利。

32、

笔底超生

[bǐ dǐ chāo shēng]

【解释】犹言笔下超生。超生:佛家语。为了免使他人受难,书写时,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。

【出处】苏雪林《闲话战争·齿患》:“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,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。”

33、

笔墨官司

[bǐ mò guān sī]

【解释】笔墨:指文字或文章。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、争执。

【出处】清·许叶芬《红楼梦辨》:“借他人酒杯,浇自己块垒,非仅为懵懂辈饶舌,打无谓笔墨官司也。”

【示例】雍正、乾隆都自负才辩,喜欢跟臣下打笔墨官司,御笔上谕动辄数百言。 ——《玉座珠帘》上册

34、

笔墨横姿

[bǐ mò héng zī]

【解释】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。

【出处】清·伍崇曜《〈陶庵梦忆〉跋》:“虽间涉游戏三昧,而奇情壮采,议论风生,笔墨横姿,几令读者心目俱眩,亦异才也。”

“笔”结尾的成语

1、

如椽之笔

[rú chuán zhī bǐ]

【解释】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,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。

【出处】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徇传》:“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云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
2、

生花之笔

[shēng huā zhī bǐ]

【解释】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。

【出处】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梦笔头生花》:“李太白少时,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
3、

一尺之笔

[yī chǐ zhī bǐ]

【解释】借指文章。

【出处】汉·王充《论衡·效力》:“智能满胸之人,宜在王阙,须三寸之舌,一尺之笔,然后自动。”

4、

神至之笔

[shén zhì zhī bǐ]

【解释】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。

【出处】清·侯方域《倪云林十万图记》:“《万松叠翠》、《万横香雪》二图,寄颜设色,并极神秀,《万松》尤有势。盖去林画多得之气象萧疏,烟林清旷,此独峰峦浑厚,势状雄强。其皱擦勾斫、分披纠合,无一不备神至之笔,岂可以一律论耶!”

5、

神到之笔

[shén dào zhī bǐ]

【解释】犹言神来之笔。形容作品文句精彩。

【出处】清·龚炜《巢林笔谈续编·梅花主人传》:“沈启南先生为作《梅花主人图》,世称神到之笔,惜未及见。”

6、

善书不择纸笔

[shàn shū bù zhé zhǐ bǐ]

【解释】工于书法的人,不会过于选择纸和笔。比喻功力深厚,易见实效。

【出处】唐·张怀瓘《书断列传》卷三:“曰:‘何如欧阳询?’曰:‘闻询不择纸笔,皆能如志,官岂得若此。’”宋·陈师道《后山谈丛》:“善书不择纸笔,妙在心手,不在物也。”

7、

调墨弄笔

[tiáo mò nòng bǐ]

【解释】指玩弄文字技巧。

【出处】汉·王充《论衡·佚文》:“天文人文,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?载人之行,传人之名也。”

8、

沈诗任笔

[shěn shī rèn bǐ]

【解释】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,任昉以表、奏、书、启诸体散文擅名,时人称为“沈诗任笔”。笔,指无韵之文。②用以泛指诗文。

【出处】宋·陆游《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》:“沈诗任笔俱忘尽,酒户新来却少僧。”

9、

浮白载笔

[fú bái zǎi bǐ]

【解释】浮:罚人饮酒;白: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;浮白:指喝酒和干杯;载笔:拿着笔。一面喝酒,一面写作。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。

【出处】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自志》:“集腋为裘,妄续幽冥之录;浮白载笔,仅成孤愤之书。”

10、

欣然命笔

[xīn rán mìng bǐ]

【解释】命笔:提笔书写。指高兴地提笔写作。

【出处】毛泽东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序:“微风拂煦,旭日临窗,遥望南天,欣然命笔。”

【示例】遥望南天,欣然命笔。 ——毛泽东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序

11、

能书不择笔

[néng shū bù zé bǐ]

【解释】写字好的人不计较笔的优劣。

【出处】明·王肯堂《郁冈·斋笔》:“能书不择笔,此浪语也。古来唯称率吏不择笔。”

12、

神来之笔

[shén lái zhī bǐ]

【解释】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。形容作品文句精彩。

【出处】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7回:“这三张东西,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,真是神来之笔。”

【示例】自己也觉得仿佛是神来之笔,如用别的韵语形式去写,便决不能有此力量。 ——周作人《知堂回想录》

13、

持橐簪笔

[chí tuó zān bǐ]

【解释】橐,口袋;簪,插。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,以备顾问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持橐簪笔,事孝武皇帝数十年。”

14、

生花妙笔

[shēng huā miào bǐ]

【解释】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。

【出处】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梦笔头生花》:“李太白少时,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感谢画家的生花妙笔呵,把我又带回毛主席身边。 ——韩静霆《小八路的怀念》诗

15、

名公大笔

[míng gōng dà bǐ]

【解释】名家的大手笔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8回:“名公大笔,却是本家风味。”

16、

如椽大笔

[rú chuán dà bǐ]

【解释】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,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。

【出处】宋·邵雍《大字吟》:“诗成半醉正陶然,更用如椽大笔抄。”

17、

捉刀代笔

[zhuō dāo dài bǐ]

【解释】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”

【示例】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捉刀代笔人。

18、

董狐直笔

[dǒng hú zhí bǐ]

【解释】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

19、

点睛之笔

[diǎn jīng zhī bǐ]

【解释】笔:文笔。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睛。人问其故。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睹中。’”

20、

大手笔

[dà shǒu bǐ]

【解释】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”

【示例】他最近写出了一个大手笔。

21、

孟诗韩笔

[mèng shī hán bǐ]

【解释】孟郊的诗,韩愈的文笔。指诗文佳作。

【出处】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第三卷:“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,韩公文至高,孟子长五言,时号孟诗韩笔。”

22、

江淹梦笔

[jiāng yān mèng bǐ]

【解释】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,尔后为诗遂无佳句。后以之比喻才思减退。

【出处】元·白朴《恼煞人》:“宋玉悲秋愁闷,江淹梦笔寂寞,人间岂无成与破。”

23、

弃觚投笔

[qì gū tóu bǐ]

【解释】觚:竹简,古人用以作书。比喻抛弃文字工作。

【出处】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傅介子年十四,好学书,尝弃觚而叹曰:‘大丈夫当立功绝域,何能坐事散儒。’”

24、

董狐之笔

[dǒng hú zhī bǐ]

【解释】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

【示例】《曾国藩》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。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。王闿运也扬言,为湘军修志一事非他莫属,他要秉董狐之笔,不溢美,不饰恶,为湘军存一信史。

“笔”在中间的成语

1、

舞笔弄文

[wǔ bǐ nòng wén]

【解释】指舞文弄墨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若不达政体,而舞笔弄文,支离构辞,穿凿会巧。”

2、

意存笔先

[yì cún bǐ xiān]

【解释】意:构思。指写字作画,先构思成熟,然后下笔。

【出处】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二:“顾恺之之迹,紧劲联绵,循环超忽,调格逸易,风趋电疾,意存笔先,画尽意在,所以全神气也。”

3、

振笔疾书

[zhèn bǐ jí shū]

【解释】振笔:挥笔。挥动笔杆,急速地书写。形容书写速度很快。

【出处】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取下》:“东向伏几,振笔如调文者,不如木索之急,棰楚之痛者也。”

【示例】两个人刚刚跨进房门,只见秋谷正坐在那里,低着头振笔疾书,不知写些什么。(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一百五十五回)

4、

刀笔吏

[dāo bǐ lì]

【解释】刀笔: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。指代办文书的小吏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,录录未有奇节。”

【示例】废人饮美酒,对名胜,安能作刀笔吏番故纸乎? ——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任诞》

5、

摇笔弄舌

[yáo bǐ nòng shé]

【解释】耍笔杆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

【示例】毋得摇笔弄舌,舞文嚼字,为民贼之后援,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。 ——清·梁启超《论进步》

6、

援笔而就

[yuán bǐ ér jiù]

【解释】援笔:拿笔。拿起笔立刻写成。形容才思敏捷。同“援笔立成”。

【出处】《新唐书·韦思谦传》:“时议草赦令,咸推承庆,召使为之,无桡色误辞,援笔而就,众叹其壮。”

【示例】我想求诗求字的,还容易打发,唯有索画一事,最难应酬。须要逐笔图写出来,不是可以倚马而成,援笔而就的。 ——清·李渔《意中缘·名逋》

7、

搠笔巡街

[shuò bǐ xún jiē]

【解释】搠笔:插着毛笔;巡街:在大街上走。指贫穷的文人在街上卖诗文。

【出处】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我则道留下青山怕没柴,拼的个搠笔巡街。”

【示例】他穷得只好去搠笔巡街。

8、

一笔抹杀

[yī bǐ mǒ shā]

【解释】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。

【出处】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遂将前后爱书,一笔抹杀。”

【示例】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,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。 ——鲁迅《二心集·我们要批评家》

9、

下笔不休

[xià bǐ bù xiū]

【解释】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思路顺着行文漫延无边,不能紧扣主题适可而止。后多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。

【出处】汉·班固《与弟超书》:“武仲以能属文,为兰台史令,下笔不能自休。”

【示例】维唐二臣,一唱一酬;节物感怀,下笔不休。 ——宋·岳珂《宝真斋法书赞》卷二

10、

刀笔之吏

[dāo bǐ zhī lì]

【解释】刀笔: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。指代办文书的小吏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且广年六十余矣,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。”

【示例】刀笔之吏,寡识大方。 ——唐·陈子昂《谏用刑书》

11、

败笔成丘

[bài bǐ chéng qiū]

【解释】用坏的笔堆得象小山丘一样。形容书法精良或著述甚多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石苍舒醉墨堂》:“君子此艺亦云至,堆墙败笔如山得。”

12、

投笔从戎

[tóu bǐ cóng róng]

【解释】从戎:从军,参军。扔掉笔去参军。指文人从军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,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

【示例】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,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,“投笔从戎”的经过。 ——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二章

13、

弃笔从戎

[qì bǐ cóng róng]

【解释】犹投笔从戎。指文人弃文就武。

【出处】唐·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兄及夫主,弃笔从戎,身死寇场,茕魂莫返。”

14、

形之笔墨

[xíng zhī bǐ mò]

【解释】形:描写。用笔墨把它写出来。

【出处】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十三回:“遂使当时身被拘国的孤臣,闻其事而含哀,兴感形之笔墨,咏成诗词。”

【示例】不知道为什么晚年来,在沈师母故世之后,忽然态度一变,对令俊深致不惬,不惜形之笔墨。 ——施蛰存《怀孔令俊》

15、

意在笔外

[yì zài bǐ wài]

【解释】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。

【出处】宋·邓牧《伯牙琴·洞霄诗集序》:“往往意在笔外,气足以胜之也。”

16、

浪费笔墨

[làng fèi bǐ mò]

【解释】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。

【示例】这篇文章纯粹是在浪费笔墨。

17、

走笔疾书

[zǒu bǐ jí shū]

【解释】走笔:笔行得很快;疾书:快速地写。形容写字熟练、快速。也形容文思敏捷,文章写起来很快

【示例】他走笔疾书,很快完成一篇大作

18、

下笔如神

[xià bǐ rú shén]

【解释】指写起文章来,文思奔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文思敏捷,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。

【出处】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其于议论应对,明练理体,敷陈剖判,下笔如神,当时名流,无不推挹。”

【示例】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18回:“见二人下笔如神,无不精警,看了十分欢喜。”

19、

浮笔浪墨

[fú bǐ làng mò]

【解释】指多余累赘的文字。

【出处】清·恽敬《答来卿》:“知此,虽著述汗牛充栋,岂有浮笔浪墨耶?”

【示例】他的文章很精练,很少有浮笔浪墨。

20、

意前笔后

[yì qián bǐ hòu]

【解释】指先构思成熟,然后下笔,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。

【出处】晋·卫铄《笔阵图》:“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,心手不齐,意后笔前者败;若执笔远而急,意前笔后者胜。”

【示例】意前笔后者,熟玩古帖,于字形大小,偃仰、平直、疏密纤秾,蕴藉于心,临纸瞑然,豫想其法,随物赋形,各得其理。 ——明·丰坊《笔诀》

21、

下笔有神

[xià bǐ yǒu shén]

【解释】指写起文章来,文思奔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文思敏捷,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。

【出处】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

【示例】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应试》:“劝君此行赴南宫,文场战敌,下笔有神,顷刻赋日华五色。”

22、

意在笔前

[yì zài bǐ qián]

【解释】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。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,然后着笔。亦作“意在笔先”。

【出处】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夫欲书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平直振动,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”

23、

走笔成文

[zǒu bǐ chéng wén]

【解释】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才华横溢。

【出处】明·无名氏《登瀛洲》第二折:“都要可便吟诗和韵,题着这新建瀛洲,则要个字意相关,走笔成文。”

24、

大笔如椽

[dà bǐ rú chuán]

【解释】椽: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。象椽子那样大的笔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曰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
【示例】大笔如椽指端揽,贝叶行间才数点。 ——清·陈恭尹《观唐僧贯休画罗汉歌》

25、

纸笔喉舌

[zhǐ bǐ hóu shé]

【解释】比喻社会舆论。

【出处】鲁迅《〈热风〉题记》:“真所谓‘事实胜于雄辩’,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。”

26、

屠毒笔墨

[tú dú bǐ mò]

【解释】用笔墨毒害人。比喻内容不好的书。

【示例】你不要再制造屠毒笔墨了。

27、

簪笔磬折

[zān bǐ qìng zhé]

【解释】古代插笔备礼,曲体作揖,以示尊敬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河立待良久。”

28、

梦笔生花

[mèng bǐ shēng huā]

【解释】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。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。

【出处】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梦笔头生花》:“李太白少时,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李太白梦笔生花,特睡乡幻景耳! ——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五

29、

刀笔老手

[dāo bǐ lǎo shǒu]

【解释】刀笔:古人在竹简上写字,错了用刀削去重写。旧指撰写公文或诉状有经验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动摇》:“你老兄是刀笔老手,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。”

【示例】他是小镇有名的刀笔老手。

30、

意在笔先

[yì zài bǐ xiān]

【解释】指写字画画,先构思成熟,然后下笔。

【出处】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夫欲书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平直振动,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”

【示例】所谓沈郁者,意在笔先,神余言外。 ——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一

31、

心正笔正

[xīn zhèng bǐ zhèng]

【解释】旧时认为书法的优劣与字人的品性有关,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。

【出处】《旧唐书·柳公权传》:“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”

32、

一笔勾绝

[yī bǐ gōu jué]

【解释】把账一笔抹掉。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。

【出处】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七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
【示例】咱两个再相逢似水底捞明月,弟兄情一笔勾绝。 ——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二折

33、

下笔千言

[xià bǐ qiān yán]

【解释】千言:长篇大论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迅速。

【出处】宋·曾巩《送丰稷》:“读书一见若经诵,下笔千言能立成。”

【示例】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,大概下笔千言,倚马可待啦! ——唐人《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》

34、

误笔成蝇

[wù bǐ chéng yíng]

【解释】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。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。

【出处】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四:“曹不兴,吴兴人也。孙权使画屏风,误落笔点素,因就成蝇状。权疑其真,以手弹之。”

【示例】移镫见蝎宁防毒,误笔成蝇肯被汙。 ——清·查慎行《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》

35、

文笔流畅

[wén bǐ liú chàng]

【解释】文字通顺,读起来不费力。

【示例】他文笔流畅,文思敏捷。

36、

一笔抹煞

[yī bǐ mǒ shā]

【解释】抹煞:勾销。画一笔,全部抹掉。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。

【出处】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所以天降奇灾,北拳南革,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,此也是自然之理,不足为奇的事。”

【示例】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,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,就一笔抹煞他的优点。

37、

荆笔杨板

[jīng bǐ yáng bǎn]

【解释】荆: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;杨:晋惠帝时权臣杨骏;板:诏书。形容权臣专权用事。

【出处】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二月末,三月初,荆笔杨板行诏书。”

38、

下笔便就

[xià bǐ biàn jiù]

【解释】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。形容写文思敏捷。

【出处】《陈书·赵知礼传》:“知礼为文赡速,每占授军书,下笔便就,率皆称旨。”

【示例】他文思敏捷,下笔便就,不立稿草。 ——孙犁《买〈魏书〉、〈北齐书〉记》

39、

信笔涂鸦

[xìn bǐ tú yā]

【解释】信:听凭,随意;信笔:随意书写;涂鸦:比喻字写得很拙劣,随便乱涂乱画。形容字写得很潦草。也常用作自谦之词。

【出处】唐·卢仝《示添丁》诗:“不知四体正困惫,泥人啼哭声呀呀。忽来案上翻墨汁,涂抹诗书如老鸦。”

【示例】僻处蛮乡,无师讲究,不过信笔涂鸦。 ——清·李渔《意中缘·先订》

40、

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

[dú shū pò wàn juàn,xià bǐ rú yǒu shén]

【解释】将万卷书读破了,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。比喻要想写好文章,就要多读书。

【出处】唐·杜甫《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
【示例】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,前程事业,岂期中路惹灾迍。 ——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十八出

41、

一笔抹摋

[yī bǐ mò sà]

【解释】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。同“一笔抹煞”。

42、

下笔成文

[xià bǐ chéng wén]

【解释】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才华横溢。

【出处】三国·魏·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文若春华,思若涌泉;发言可咏,下笔成篇。”

【示例】他文思敏捷,下笔成文。

43、

摇笔即来

[yáo bǐ jí lái]

【解释】不用多思索,一动笔就写出来了。形容写文章快。

【出处】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论人言可畏》:“然而中国的习惯,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,不假思索的。”

44、

走笔题诗

[zǒu bǐ tí shī]

【解释】走笔:笔划得很快,指快速地写;题:写。形容才思敏捷

【出处】元·马致远《青山泪》第四折:“……爱他那走笔题诗,出口成章。”

45、

一笔勾断

[yī bǐ gōu duàn]

【解释】全部取消之意。同“一笔勾消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与吴益恭书》:“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。”

【示例】倘我人朝,曹公仁德,则一笔勾断;倘若不仁,就死于帝都。 ——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下

46、

心慕笔追

[xīn mù bǐ zhuī]

【解释】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。同“心慕手追”。

【出处】《宣和书谱·释行敦》:“后有集王羲之书一十八家者,行敦乃其一也,是则心慕笔追,亦自可佳耳。”

47、

走笔成章

[zǒu bǐ chéng zhāng]

【解释】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才华横溢。

【出处】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四折:“况此妇人走笔成章,吟诗谓赋。”

【示例】胸藏锦绣,口吐珠玑,走笔成章,无不通晓。 ——明·无名氏《浣花溪》第二折

48、

润笔之资

[rùn bǐ zhī zī]

【解释】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。

【出处】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以物求文,谓之润笔之资;因文得钱,乃曰稽古之力。”

【示例】他两个便将五钱银子,送秀才做润笔之资。 ——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

49、

游戏笔墨

[yóu xì bǐ mò]

【解释】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。

【出处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果然是敷衍荒唐!不但作者不知,抄者不知,并阅者也不知。不过游戏笔墨,陶情适性而已!”

【示例】黄龙子道:‘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此鄙人之游戏笔墨耳。公直当《桃花源记》读可矣。’ ——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

50、

意到笔随

[yì dào bǐ suí]

【解释】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,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。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。

【出处】清·黄子云《野鸿诗的》:“香山《琵琶行》,婉折周详,有意到笔随之妙。”

51、

一笔勾消

[yī bǐ gōu xiāo]

【解释】全部取消之意。亦作“一笔勾销”。

【出处】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我们不少的是银子,匡得将来买上买下。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,婚约一纸,只须一笔勾消。”

【示例】可见你们男人的心是狠的,一翻了脸,就把前情一笔勾消。 ——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二十九回

52、

耍笔杆子

[shuǎ bǐ gǎn zǐ]

【解释】用笔写作,玩弄文字。

【示例】这个人只会耍笔杆子玩弄人。

53、

春秋笔法

[chūn qiū bǐ fá]

【解释】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在位听讼,文辞有可与人共者,弗独有也。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。”

【示例】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,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。 ——鲁迅《热风·反对“含泪”的批评家》

54、

援笔立就

[yuán bǐ lì jiù]

【解释】援笔:拿笔。拿起笔立刻写成。形容才思敏捷。同“援笔立成”。

【出处】《北史·刑峦传》:“每公卿会议,事关典故,邵援笔立就,证引该洽。”

【示例】以诗志别,分韵得‘秋’字,援笔立就,一气浑成。 ——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四

55、

援笔成章

[yuán bǐ chéng zhāng]

【解释】援笔:拿起笔来。拿起笔来就写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。

【出处】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生素多才思,援笔成章。”

56、

一笔抹倒

[yī bǐ mǒ dǎo]

【解释】画一笔,全部抹掉。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。

【出处】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嘉靖大狱张本》:“是时席元山虽狠愎,亦未敢遽执其事,尚请覆核,而世宗独断,直谓议礼新贵所昭雪,即跖蹻亦必曾史。遂将前后爰书,一笔抹杀。”

【示例】杨国忠见卷面上有李白姓名,便不管好歹,一笔抹倒。 ——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八十回

57、

下笔成章

[xià bǐ chéng zhāng]

【解释】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。形容写文思敏捷。

【出处】三国魏·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发言可咏,下笔成篇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。”

【示例】这学生天资聪颖,文思敏捷,下笔成章,将来未可限量。

58、

口诛笔伐

[kǒu zhū bǐ fá]

【解释】诛:痛斥,责罚;伐:声讨,攻打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
【出处】宋·陈亮《畏羞于君子》:“此丈夫所当履其道,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。”

【示例】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 ——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

59、

秉笔直书

[bǐng bǐ zhí shū]

【解释】秉:持,握住。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,不隐讳。

【出处】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:“我是秉笔直书,悬之国门,不能增损一字。”

60、

铁笔无私

[tiě bǐ wú sī]

【解释】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。

【出处】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八篇:“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,照手一抢,把管笔夺将下来,说道,‘铁笔无私。’”

61、

鸿笔丽藻

[hóng bǐ lì zǎo]

【解释】形容诗文笔力雄健,词藻华丽。

【出处】唐·源直心《议释道不应拜俗状》:“枢纽经典,畴咨故实,理例锋颖,词韵膏腴,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。”

【示例】必资乎鸿笔丽藻,刻乎贞金翠珉,然后可以充足人天,发挥龙象。 ——唐·李商隐《上河东公启》

62、

文场笔苑

[wén chǎng bǐ yuàn]

【解释】苑:荟萃的地方。指文学界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总术赞》:“文场笔苑,有术有门。务先大体,鉴必穷源。乘一总万,举要治繁。思无定契,理有恒存。”

63、

心织笔耕

[xīn zhī bǐ gēng]

【解释】比喻靠卖文生活。

【出处】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九:“《翰林盛事》云:‘王勃所至,请讬为文,金帛丰积,人谓心织笔耕。’”

64、

下笔如有神

[xià bǐ rú yǒu shén]

【解释】指写起文章来,文思奔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文思敏捷,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。

【出处】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
【示例】茅盾《风景谈》:“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,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。”

65、

一笔勾销

[yī bǐ gōu xiāo]

【解释】把账一笔抹掉。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。

【出处】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七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
【示例】如有班部监司,不才官吏,一笔勾销,永不叙用。 ——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

66、

彩笔生花

[cǎi bǐ shēng huā]

【解释】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。

【出处】元·汤式《赏花时·戏贺友人新娶》:“翠袖分香行处有,彩笔生花梦境熟。”

【示例】他也想有“彩笔生花”的时候。

67、

形诸笔墨

[xíng zhū bǐ mò]

【解释】形:描写;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用笔墨把它写出来。

【出处】鲁迅《<出关>的“关”》:“但若形诸笔墨,昭示读者,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,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。”

【示例】但若形诸笔墨,昭示读者,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,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。 ——鲁迅《〈出关〉的“关”》

68、

下笔成篇

[xià bǐ chéng piān]

【解释】形容文思敏捷。同“下笔成章”。

【出处】三国·魏·曹植《王仲宣谏》:“发言可咏,下笔成篇。”

【示例】默识若记,下笔成篇。 ——晋·左思《悼离赠妹》诗之二

69、

润笔之绢

[rùn bǐ zhī juàn]

【解释】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。

【出处】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特地托人到上海去,出了一块洋钱润笔求来的呀。”

【示例】我免费给你作画,不需要润笔之绢。

70、

磬笔难书

[qìng bǐ nán shū]

【解释】极言事实多,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。磬,通“罄”。

【出处】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此皆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荆越之竹,犹不能书。”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71、

一笔勾倒

[yī bǐ gōu dǎo]

【解释】把账一笔抹掉。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。

【出处】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七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
【示例】乃命鲍二等人不许提三说二的,直以奶奶称之,自己也称奶奶,竟将凤姐一笔勾倒。 ——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

72、

一笔不苟

[yī bǐ bù gǒu]

【解释】不苟:不苟且。连一笔都不马虎。

【出处】清·沈初《西清笔记·纪名迹》:“前后一笔不苟,功力如此,洵神技也。”

【示例】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,我真是一笔不苟。 ——茅盾《无题》

73、

落笔成蝇

[luò bǐ chéng yíng]

【解释】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。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。

【出处】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四:“曹不兴,吴兴人也。孙权使画屏风,误落笔点素,因就成蝇状。权疑其真,以手弹之。”

74、

大笔一挥

[dà bǐ yī huī]

【解释】挥:挥写。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、涂改。

【出处】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3回:“老贼看了,连说:‘妥当结实,就劳贤契大笔一挥。”

【示例】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他们决不会了解,说不定父亲就会大笔一挥,直接向唐小姐替自己求婚,他会闹这种笑话的。”

75、

涉笔成雅

[shè bǐ chéng yǎ]

【解释】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。

【出处】清·毛先舒《诗辩坻》卷一:“于物无择,而涉笔成雅;于思无豫,而往必造微。”

76、

刀笔贾竖

[dāo bǐ gǔ shù]

【解释】刀笔:古人在竹简上写字,错了用刀削去重写;贾竖:相当于“小子”。是对刀笔吏的蔑称。

【出处】《明史·汤开远传》:“吏部惟杂职多弊,臣乡吴羽文竭力釐惕,致刀笔贾竖哄然而起,羽文略不为挠。”

77、

涉笔成趣

[shè bǐ chéng qù]

【解释】涉笔:动笔:趣:风趣,意味。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。

【出处】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百回:“心有余闲,涉笔成趣,每于长夏余冬,灯前月夕,以文为戏,年复一年,编出这《镜花缘》一百回。”

【示例】这一段涉笔成趣。 ——茅盾《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》

78、

奋笔疾书

[fèn bǐ jí shū]

【解释】奋笔:提起笔来。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。

【出处】宋·张克庄《题方汝一班师赞后》:“或隐匿未彰,而奋笔疾书;或一语之乖谬,或一行之谄曲,虽其人之骨已朽,必绳以《春秋》之法,读之使人汗出。”

【示例】世贞昼夜伏案,奋笔疾书,日书一回,不得片刻喘息。 ——《金瓶梅传奇》第二十七回

79、

呵笔寻诗

[hē bǐ xún shī]

【解释】呵笔:冬天笔凉或冻结,用口吹暖气使之解冻;寻诗:寻觅诗句。用口吹暖气,使笔解冻,然后挥笔作诗。形容冬日苦吟。

【出处】唐·罗隐《雪》诗:“寒窗呵笔寻诗句,一片飞来纸上销。”

80、

援笔立成

[yuán bǐ lì chéng]

【解释】援笔:拿笔。拿起笔立刻写成。形容才思敏捷。亦作“援笔成章”、“援笔而就”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时邺铜爵台新成,太祖悉将诸子登台,使各为赋。植援笔立成,可观,太祖甚异之。”《隋书·卢思道传》:“思道援笔立成,文无加点,神举嘉而宥之。”

【示例】李太白一斗百篇,援笔立成;杜子美改罢长吟,一字不苟。 ——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

81、

妙笔生花

[miào bǐ shēng huā]

【解释】生花:长出花朵。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。

【出处】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她妙笔生花,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。

82、

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

[xià bǐ qiān yán,lí tí wàn lǐ]

【解释】写了一大篇文章,但没有接触到主题。

【出处】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其结果,往往是‘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’,仿佛像个才子,实则到处害人。”

【示例】你这是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。

83、

下笔风雷

[xià bǐ fēng léi]

【解释】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,气势浩大。

【出处】宋·苏轼《王维吴道子画》:“当其下笔风雷快,笔所未到气已吞。”

【示例】草法入篆法,下笔风雷掣。一纵而一横,十荡更十决。 ——清·魏锡曾《奚冈铁生》

84、

落笔妙天下

[luò bǐ miào tiān xià]

【解释】形容文章的文辞精妙无比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君房下笔,言语妙天下。”

【示例】舟次落笔妙天下,于人少所许可。 ——清·汪琬《敕赠乔母潘孺人墓志铭》

85、

投笔请缨

[tóu bǐ qǐng yīng]

【解释】指弃文就武,请战擒敌。

【出处】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久劳苦,尝缀业投笔叹曰:‘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,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’”

【示例】又当投笔请缨时,别妇抛雏断藕丝。 ——郭沫若《归国杂吟》

86、

奋笔直书

[fèn bǐ zhí shū]

【解释】奋笔:提起笔来。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。同“奋笔疾书”。

【出处】清·墨憨斋《醒名花》第十四回:“贤侄今日,奋笔直书,如行云流水,珠玑错落,俊爽之才,有同健鹰之摩秋汉,真命世杰也,与古人何多让焉,将来正未可量。”

【示例】于是那幕友奋笔直书:“春霆军门雅蜀”,见了的人,无不是想笑不敢笑。 ——高阳《慈禧全传》十九

87、

罄笔难书

[qìng bǐ nán shū]

【解释】罄:尽,完。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。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。

【出处】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八章:“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,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,那真是罄笔难书。”

88、

意前笔启

[yì qián bǐ qǐ]

【解释】意:构思。指写字画画,先构思成熟,然后下笔。

【出处】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夫欲书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平直振动,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”

相关文章

眼儿媚·烟花丛里不宜他

清平调·其三

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

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

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

上面是“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。
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guziti.cn/article/182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