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孝”开头的成语

1、

孝子慈孙

[xiào zǐ cí sūn]

解释】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

出处】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名之曰‘幽’、‘厉’,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”

示例】祖宗虽没了,然而孝子慈孙,追远起来,便如在其上。 ——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5回

2、

孝悌力田

[xiào tì lì tián]

【解释】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努力务农。

【出处】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其遣谒者劳赐三老、孝者帛人五匹,悌者、力田二匹……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。”

【示例】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3回:“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,也有写着‘贤良方正’的,也有写着‘孝悌力田’的。”

3、

孝思不匮

[xiào sī bù kuì]

【解释】匮:缺乏。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。

【出处】《诗经·大雅·既醉》:“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”

【示例】还是你的孝思不匮,原该如此。但此刻正是沿途大水,车断走不得。 ——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

4、

孝子顺孙

[xiào zǐ shùn sūn]

【解释】指孝顺父母的儿子,有德行的孙子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吾欲言死者有知也,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。”

【示例】这又和扫墓救国说相反,很伤孝子顺孙的心了。 ——鲁迅《花边文学·清明时节》

5、

孝子爱日

[xiào zǐ ài rì]

【解释】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,能及时行孝。

【出处】汉·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事父母自知不足者,其舜乎?不可得而久者,事亲之谓也。孝子爱日。”

6、

孝经起序

[xiào jīng qǐ xù]

【解释】《孝经·序》有“具载则文繁,略之则义阙”等文。比喻遇事左右为难,感到棘手。

【出处】元·无名氏《寿阳曲》:“泪点儿多如秋夜雨,烦恼如孝经起序。”

7、

孝子贤孙

[xiào zǐ xián sūn]

【解释】指孝顺父母的儿子,有德行的孙子。现比喻忠实继承某种主张或旧传统思想的人

【出处】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”

【示例】我死后别无遗言,惟属后世子孙,千万莫把绿林习气改了,那才是孝子贤孙哩。 ——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一回

8、

孝悌忠信

[xiào tì zhōng xìn]

【解释】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。

【出处】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祖统制显灵救驾》:“凡遇人,只劝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。”

【示例】人以孝悌忠信是教,家惟礼义廉耻是尚。 ——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十三回

“孝”结尾的成语

1、

母慈子孝

[mǔ cí zǐ xiào]

【解释】母亲慈祥爱子,子女孝顺父母,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。

【出处】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天惟与我彝。”孔传:“天与民五常,使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”

【示例】陛下蔽太子之元良,枉太子之神器,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。 ——唐·苏安恒《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》

2、

父慈子孝

[fù cí zǐ xiào]

【解释】父:指父母;子:子女。父母对子女慈爱,子女对父母孝顺。

【出处】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

【示例】主圣臣贤,国之福也;父慈子孝,家之福也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○一回

3、

忤逆不孝

[wǔ nì bù xiào]

【解释】忤逆:不顺从。不服从和孝敬父母。

【出处】老舍《二马》第四段:“谁叫上鬼子国来呢!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!忍着吧!”

【示例】他生了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。

4、

披麻戴孝

[pī má dài xiào]

【解释】指长辈去世,子孙身披麻布服,头上戴白,表示哀悼。

【出处】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,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。”

【示例】我如今教他披麻戴孝,与亲儿一般行礼,一应殡殓之费,都要他支持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·蒋兴歌重会珍珠衫》

5、

求忠出孝

[qiú zhōng chū xiào]

【解释】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

【出处】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
【示例】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上忠臣传表》:“资父事君,实曰严敬,求忠出孝,义兼臣子。”

6、

父严子孝

[fù yán zǐ xiào]

【解释】父亲严格管教子女,子女依顺孝敬父亲。

【出处】唐·吕温《广陵陈先生墓表》:“始见一乡之人,父严子孝,长惠幼敬,见乎词气,发乎颜色。”

7、

披麻带孝

[pī má dài xiào]

【解释】指服重孝。

【出处】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乃披麻带孝而入,哭拜于灵前。”

【示例】父亲驾鹤西去,他披麻带孝,悲痛万分。

8、

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

[wé chén sī zhōng,wéi zǐ sǐ xiào]

【解释】为:作为;臣:臣子。封建社会认为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,为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。

【出处】宋·文天祥《沁园春》词:“为子死孝,为臣死忠,死又何妨。”

【示例】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,刬的说这等言语也。 ——明·无名氏《岳飞精忠》头折

9、

愚忠愚孝

[yú zhōng yú xiào]

【解释】指不明事理,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。

【出处】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这姑娘的见解虽说愚忠愚孝,其实可敬可怜。”

【示例】徒死无补,亦愚忠愚孝之流。 ——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七十八

“孝”在中间的成语

1、

移孝作忠

[yí xiào zuò zhōng]

【解释】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。同“移孝为忠”。

【出处】谢觉哉《不惑集·爱父母》:“不错,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。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——‘孝亲’的自然伦理,要人民‘移孝作忠’。”

2、

忠孝节烈

[zhōng xiào jié liè]

【解释】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。

【出处】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忠孝节义判官》:“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,所生人间忠臣、孝子、义夫、节妇事也。”

【示例】遇忠孝节烈事,则益慷概激昂。(清·邵长蘅《侯方域魏禧传》)

3、

忠孝节义

[zhōng xiào jié yì]

【解释】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。

【出处】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忠孝节义判官》:“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,所主人间忠臣、孝子、义夫、节妇事也。”

【示例】那些充满了忠孝节义、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。 ——丁玲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》

4、

忠孝双全

[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]

【解释】对国家尽忠,对父母尽孝,两样都做得很好。同“忠孝两全”。

【出处】宋·无名氏《沁园春》词:“正归班玉笋,花袍方卸,彩衣亟著,忠孝双全。”元·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一折:“那个不说儿文章亏杀了娘针线,学成了诗云子曰,久以后忠孝双全。”

【示例】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:‘忠孝双全,才是好汉。’ ——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二十一

5、

忠孝不并

[zhōng xiào bù bìng]

【解释】并:并行。指忠孝难以两全。

【出处】唐·令狐德《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碑铭》:“忠孝不并,我儿须人辅弼,卿宜抑割,岂可徇以私情?”

【示例】忠孝不并,我儿须人辅弼,卿宜抑割,不可徇以私情。(《北史·于志宁传》)

6、

子孝父慈

[zǐ xiào fù cí]

【解释】儿女孝顺,父母慈爱。同“父慈子孝”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君义、臣行、父慈、子孝、兄爱、弟敬,所谓六顺也。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六:“须是就君仁臣敬、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,各有不尽之理。”

【示例】子孝父慈,三分天下,二分归西,民乐安康,军心顺悦。 ——明·陈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五回

7、

有了存孝,不显彦章

[yǒu le cún xiào,bù xiǎn yán zhāng]

【解释】存孝、彦章:李存孝、王彦章,五代时人,有勇力。有了李存孝,就显不出王彦章。比喻两雄不能并立。

【出处】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九回:“实合你说,如今我还多着李成名媳妇,李成名媳妇还多着我,再要挂搭上他,可说‘有了存孝,不显彦章’。”

8、

移孝为忠

[yí xiào wéi zhōng]

【解释】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。

【出处】语出《孝经·广扬名》:“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”

【示例】《传》云:去食存信,信而有征。《经》云:移孝为忠,孝则不匮。 ——唐·张说《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》

9、

入孝出弟

[rù xiào chū tì]

【解释】指回家要孝顺父母,出外要敬爱兄长。同“入孝出悌”。

【出处】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

【示例】小学之方,洒扫应对,入孝出弟,动罔或悖。行有余力,诵诗读书,咏歌舞蹈。 ——宋·朱熹《〈小学〉题辞》

10、

不孝之子

[bù xiào zhī zǐ]

【解释】不孝顺的子孙。

【出处】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不孝之子宋江,自小忤逆,不肯本分生理,要去做吏,百般说他不从。”

【示例】请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吧。

11、

入孝出悌

[rù xiào chū tì]

【解释】指回家要孝顺父母,出外要敬爱兄长。亦作‘入孝出弟’。

【出处】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授时》:“教之以德,齐之以礼,则民徙义而从善,莫不入孝出悌,夫何奢侈暴慢之有?”

【示例】诸子敬奉教,从进士,贡有司,入孝出悌,朝经暮史,闾巷之间循循焉。 ——宋·叶適《孟达甫墓志铭》

12、

忠孝两全

[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]

【解释】对国家尽忠,对父母尽孝,两样都做得很好。亦作“忠孝双全”。

【出处】唐·白居易《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》:“业传将略,名在勋籍;蕴天爵以修己,忠孝两全。”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高堂称寿》:“人生须要忠孝两全,方是个丈夫。”

【示例】小弟闻得岳元帅忠孝两全,大重义气,我此去投他,公私两尽。 ——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三回

13、

忠臣孝子

[zhōng chén xiào zǐ]

【解释】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使生死终始若一,一足以为人愿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极也。”

【示例】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5回:“大凡忠臣孝子,存心最正,去仙最近。”

14、

为子死孝,为臣死忠

[wéi zǐ sǐ xiào,wé chén sī zhōng]

【解释】为:作为;臣:臣子。封建社会认为做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,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。

【出处】宋·文天祥《沁园春》词:“为子死孝,为臣死忠,死又何妨。”

【示例】为子死孝,为臣死忠,分也!忽将从子纠于地下,安能受桎梏之辱? ——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六回

15、

慈孙孝子

[cí sūn xiào zǐ]

【解释】慈、孝:孝敬奉养。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

【出处】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”

【示例】朕疏郡县以君诸臣之母,欲以称慈孙孝子之心。 ——宋·王安石《祖母诰》

相关文章

题三老图二首 其二

芗林五十咏·三老亭

清平调·其三

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

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

上面是“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。
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guziti.cn/article/184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