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”开头的成语

1、

父慈子孝

[fù cí zǐ xiào]

解释】父:指父母;子:子女。父母对子女慈爱,子女对父母孝顺。

出处】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

【示例】主圣臣贤,国之福也;父慈子孝,家之福也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○一回

2、

父析子荷

[fù xī zǐ hé]

【解释】父劈柴,子担柴。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

【出处】唐·白居易《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》:“大丈夫贮蓄材术,树置功利,鎡基富贵,焯耀家邦,不当其身,而得于后;父析子荷,相去几何?”

3、

父母之邦

[fù mǔ zhī bāng]

【解释】邦:国家。指祖国。

【出处】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

【示例】邦国如是,奚能淹留?吾见放于父母之邦矣。 ——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

4、

父母恩勤

[fù mǔ ēn qín]

【解释】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。

【出处】《诗经·豳风·鸱鸮》:“恩斯勤斯,鬻子之闵斯。”

【示例】父母恩勤,养我身兮。 ——明·归有光《招张贞女辞》

5、

父严子孝

[fù yán zǐ xiào]

【解释】父亲严格管教子女,子女依顺孝敬父亲。

【出处】唐·吕温《广陵陈先生墓表》:“始见一乡之人,父严子孝,长惠幼敬,见乎词气,发乎颜色。”

6、

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

[fù mǔ zhī mìng,méi shuò zhī yán]

【解释】媒妁:婚姻介绍者。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,并经媒人介绍。

【出处】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
【示例】秀才,可记得古书云:“必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” ——明·汤显祖《还魂记·婚走》

7、

父母官

[fù mǔ guān]

【解释】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。

【出处】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彼豪民恃其资,诬去贤使君,袁人失父母。”

【示例】无论怎么说,他总是父母官! ——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

8、

父母之国

[fù mǔ zhī guó]

【出处】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

9、

父母遗体

[fù mǔ yí tǐ]

【解释】人是父母所生,指自己的身体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”

【示例】我是个清白好汉,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! ——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

10、

父母国

[fù mǔ guó]

【出处】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”

【示例】回瞻父母国,日出东方。 ——唐·阎朝隐《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》

11、

父为子隐

[fù wéi zǐ yǐn]

【解释】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。

【出处】《论语·子路》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
【示例】彼各都忍了也波哥,因此上父为子隐,上下家和顺。 ——元·无名氏《九世同堂》

12、

父子兵

[fù zǐ bīng]

【解释】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卫·吴起《吴子·治兵》:“与之安,与之危,其众可合而不可离,可用而不可疲,投之所往,天下莫当,名曰父子之兵。”

【示例】常言道:‘厮杀无如父子兵。’ ——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

13、

父紫儿朱

[fù zǐ ér zhū]

【解释】紫、朱:旧时指官服。唐朝,三品以上官员穿紫有,五品以上者着朱服。指父子都做了大官。

【出处】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续黄梁》:“一言之合,荣膺圣眷,父紫儿朱,恩宏为极。”

14、

父债子还

[fù zhài zǐ huán]

【解释】父亲生前的债务,由子女负责偿还。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。

【出处】祝兴义《此生此夜》:“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好,在娘胎就背上父辈罪恶的包袱。就算是‘父债子还’吧。”

【示例】这不能搞父债子还的游戏。

15、

父子无隔宿之仇

[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]

【解释】宿:夜。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。指仇怨容易消除。

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‘父子无隔宿之仇’!你伤害我师父,我怎么不来救他?”

“父”结尾的成语

1、

知子莫若父

[zhī zǐ mò ruò fù]

【解释】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。

【出处】《管子·大匡》:“知子莫若父,知臣莫若君。”

【示例】他的事,最好问他父亲,知子莫若父嘛!

2、

认贼作父

[rèn zéi zuò fù]

【解释】把仇敌当作父亲。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。

【出处】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追悼》:“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,人面兽心,处处为虎作伥,人人认贼作父……一个个斩尽杀绝,方泄我心头恨。”

【示例】你认贼作父!”(华而实《汉衣冠》三 ——郑成功脸色发白,全然失去了希望,他悲愤地昂起头,一字一音地说

3、

认贼为父

[rèn zéi wéi fù]

【解释】把仇敌当作父亲。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。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
【出处】苏曼殊《遁迹记》:“先是余家既亡,怅怅无之。大盗更迫我侪,为供奔走。测彼居心,是畜猎犬之技。斯是认贼为父,自残梵裔者,亦复不少。”

【示例】他是那种认贼为父的小人。

4、
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

[yī rì wéi shī,zhōng shēn wéi fù]

【解释】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,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。比喻十分尊重老师。

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你伤害我师父,我怎么不来救他?”

【示例】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,可见这师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。 ——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十五回

5、

认仇作父

[rèn chóu zuò fù]

【解释】把仇敌当作父亲。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。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
【出处】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朋友,虽然在我们之中,有汉奸,有傀儡,有卖国贼,他们认仇作父,为虎作伥,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,终竟是少数。”

【示例】我不想让你去认仇作父。

6、

不知其子视其父

[bù zhī qí zǐ shì qí fù]

【解释】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。表示教育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。

【出处】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不知其子视其父,不知其人视其友,不知其君观其所使,不知其地视其草木。”

7、

认敌作父

[rèn dí zuò fù]

【解释】把仇敌当作父亲。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。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
【出处】蒲韧《二千年间》八:“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、卖国求荣的大汉奸。”

8、

乃祖乃父

[nǎi zǔ nǎi fù]

【解释】乃:你的。你的祖父,你的父亲。指祖父和父亲。

【出处】《尚书·君牙》:“惟乃祖乃父,世笃忠贞。”

【示例】现今的青年不如他们的乃祖乃父节俭了。

“父”在中间的成语

1、

严父慈母

[yán fù cí mǔ]

【解释】严:严格;慈:慈爱。严厉的父亲,慈祥的母亲。

【出处】晋·夏侯湛《昆弟诰》:“纳诲于严父慈母。”

【示例】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有利。

2、

杀父之仇

[shā fù zhī chóu]

【解释】旧时指最大的仇恨。

【出处】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。”

【示例】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,休息日狭路相逢,要报昔日武场之恨。 ——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六回

3、

邻父之疑

[lín fù zhī yí]

【解释】邻父:指邻居的老年人。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。

【出处】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宋有富人,天雨坏墙,其子曰:‘不筑,必将有盗。’其邻人之父亦云。暮而果大亡其财。其家甚智其子,而疑邻人之父。此二人说者皆当矣,厚者为戮,薄者见疑。”

4、

江东父老

[jiāng dōng fù lǎo]

【解释】江东: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;父老:父兄辈人。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,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和何面目见之?’”

【示例】待回归,有何颜见得江东父老兄妹。 ——明·胡文焕《跃鲤记·芦林相会》

5、

夸父追日

[kuā fù zhuī rì]

【解释】古代神话。同“夸父逐日”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影,逐之于隅谷之际。渴欲得饮,赴饮河渭。河渭不足,将走北饮大泽。未至,道渴而死。”

【示例】神话中的许多变化,例如《山海经》中所说的‘夸父追日’…… ——毛泽东《矛盾论》

6、

谷父蚕母

[gǔ fù cán mǔ]

【解释】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。

【出处】宋·曾慥《类说续仙传》:“三川饥,有青衣音子曰:‘世人厌弃五谷,地司已收其种矣,可相率祈谢谷父蚕母,当致丰穰。’”

7、

干父之蛊

[gàn fù zhī gǔ]

【解释】干:承担,从事;蛊:事、事业。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。

【出处】《周易·蛊》:“干父之蛊,有子,考无咎。”

【示例】我看大人还不如‘干父之蛊’,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,以为他就要折服了。 ——鲁迅《故事新编·理水》

8、

子孝父慈

[zǐ xiào fù cí]

【解释】儿女孝顺,父母慈爱。同“父慈子孝”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君义、臣行、父慈、子孝、兄爱、弟敬,所谓六顺也。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六:“须是就君仁臣敬、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,各有不尽之理。”

【示例】子孝父慈,三分天下,二分归西,民乐安康,军心顺悦。 ——明·陈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五回

9、

田父之功

[tián fǔ zhī gōng]

【解释】比喻两者相争,第三者得利。

【出处】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。”

10、

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

[qìng fù bù sǐ,lǔ nàn wèi yǐ]

【解释】不杀掉庆父,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。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,就得不到安宁。

【出处】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不去庆父,鲁难未已。”

【示例】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。战犯不除,国无宁日。这个道理,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? ——毛泽东《南京政府向何处去?》

11、

恩同父母

[ēn tóng fù mǔ]

【解释】恩:恩惠;同:如同。待人的好处、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。

【出处】唐·陈子昂《为张著作谢父官表》:“伏惟神皇陛下,恩同父母,矜照恳诚,信其赤心,实有馨竭。”

【示例】某等众人,正欲如此,与国家出力,建功立业,以为忠臣。今得太尉恩相,力赐保奏,恩同父母。 ——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三回

12、

重生父母

[chóng shēng fù mǔ]

【解释】重:重新。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,多指救命的恩人。

【出处】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》四本一五出:“重生父母,再长爹娘。”

【示例】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,虽重生父母不及此恩。” 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十五卷

13、

召父杜母

[shào fù dù mǔ]

【解释】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,先后为南阳太守,二人都有善政。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。

【出处】《东观汉记》卷十五;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

14、

衣食父母

[yī shí fù mǔ]

【解释】踏入社会都靠父母提供。指生活所依赖的人。

【出处】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》:“着甚么南庄田,北庄地,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。”

【示例】农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。他们盼望农民有钱就象他们盼望自己一样。(茅盾《故乡杂记》)

15、

顽父嚚母

[wán fù yín mǔ]

【解释】指愚顽暴虐的家长。

【出处】《尚书·尧典》:“父顽,母嚚,象傲。”

【示例】有本领,遇着贤父兄自然不必说,便遇着顽父嚚母,也可以渐渐劝化。 ——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23回

16、

子为父隐

[zǐ wéi fù yǐn]

【解释】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。

【出处】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孔子曰:‘吾党之直者异于是。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’”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周秦》:“闻子为父隐,父为子隐,未闻父子之相坐也。”

【示例】以前,中国人讲究‘子为父隐,父为子隐’,于是隐来隐去,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。 ——老舍《老舍自传》第六章第三节

17、

为民父母

[wéi mín fù mǔ]

【解释】这:作为,充当;父母:即父母官。担任地方行政长官。

【出处】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为民父母行政,不免于率兽而食人,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”

【示例】为民父母,得不省优? ——唐·陆挚《赐京畿及同、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》

18、

田父献曝

[tián fǔ xiàn pù]

【解释】田父:老农;曝:晒。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。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。

【出处】《列子·杨朱篇》:“宋国有田夫,常衣缊黂,仅以过冬。暨春东作,自曝于日,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,緜纩狐狢。顾谓其妻曰:‘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,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’”

19、

子承父业

[zǐ chéng fù yè]

【解释】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

【出处】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利山和尚》:“僧问:不历僧只获法身,请师直指。师云:子承父业。”

【示例】现代社会子承父业的现象并不普遍。

20、

夸父逐日

[kuā fù zhú rì]

【解释】夸父:古传说中的人名。夸父拚命追赶太阳。比喻人有大志,也比喻不自量力。

【出处】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影,逐之于隅谷之际。渴欲 得饮,赴饮河渭。河渭不足,将走北饮大泽。未至,道渴而死。”

【示例】真谓夸父逐日,必渴死者也。 ——南朝·宋·僧愍《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》

21、

田父野老

[tián fù yě lǎo]

【解释】泛指民间百姓。同“田夫野老”。

【出处】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轼与田父野老,相从溪山间,筑室于东坡,自号‘’。”

22、

无父挝翁

[wú fù zhuā wēng]

【解释】挝:打;翁:指岳父。妻子的父亲已过逝,可是人却说他打岳父。比喻无故受人诽谤中伤。

【出处】《东观汉纪·第五伦传》:“尝见,上曰:‘闻卿为使,挝妇翁,不过从兄饭,宁有之邪?’对曰:‘臣三娶妻,皆无父。’”

23、

有其父必有其子

[yǒu qí fù bì yǒu qí zǐ]

【解释】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。形容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极大。

【出处】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有此父斯有此子,人道之常也。”

【示例】想你父亲,也不曾弱了。常言道:有其父必有其子。 ——元·白仁甫《东墙记》第三折

24、

无父无君

[wú fù wú jūn]

【解释】孟轲斥责墨翟、杨朱之语。后以讥刺无伦常者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杨氏为我,是无君也;墨氏兼爱,是无父也。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。”

【示例】冰心《斯人独憔悴》:“率性连白鞋白帽,都穿戴起来,这便是无父无君的证据了。”

25、

虎父无犬子

[hǔ fù wú quǎn zǐ]

【解释】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。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。

【出处】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,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,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。”

【示例】真是虎父无犬子,周骧是一个不错的孩子。

26、

无面目见江东父老

[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]

【解释】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。

【出处】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檥船待……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
【示例】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程宰兄弟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,怕归来受人笑话,羞惭惨沮,无面目见江东父老,不思量还乡去了。”

27、

子继父业

[zǐ jì fù yè]

【解释】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使子继父业,弟承家祀,有何不可?”

28、

田父野叟

[tián fù yě sǒu]

【解释】泛指民间百姓。同“田夫野老”。

【出处】金·元好问《登封令薛侯去思颂》:“方春劝耕,遭田父野叟于途,慰以农里之言,而勉之孝弟之训。”

29、

家人父子

[jiā rén fù zǐ]

【解释】即一家人。

【出处】唐·柳宗元《桐叶封弟辩》:“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,况号为君臣者耶?”

【示例】由此如家人父子,无复猜忌矣。 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

30、

徒读父书

[tú dú fù shū]

【解释】徒:只。父书:父亲之言论。白读父亲的兵书。比喻人只知死读书,不懂得运用知识,加以变通。

【出处】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括徒能读其父书,不知合变也。”

【示例】括徒读父书,不知变通,非将才,愿王勿遣。 ——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八回

31、

再生父母

[zài shēng fù mǔ]

【解释】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,多指救命的恩人。

【出处】宋·曾晞颜《贺新郎·贺耐轩周府尹》:“夹路香花迎拜了,见说家家举酒,道公是再生父母。”

【示例】他认为党是他的再生父母。

32、

田父之获

[tián fù zhī huò]

【解释】比喻两者相争,第三者得利。同“田父之功”。

【出处】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“太祖乃还救谭”裴松之注引晋·孙盛《魏氏春秋》:“此韩庐、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。”

【示例】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3回:“若迷而不返,则是韩卢、东郭自困于前,而遗田父之获也。”

33、

哀哀父母

[āi āi fù mǔ]

【解释】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【出处】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【示例】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,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!——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一折

34、

无颜见江东父老

[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]

【解释】江东:借指家乡。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,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
【示例】我现在失败了,无颜见江东父老。

相关文章

清平调·其三

卷二十

喻世明言·卷十

喻世明言·卷七

教子篇

上面是“”的全面内容,想了解更多关于 成语 内容。

当前网址:https://www.guziti.cn/article/18448.html